首页 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朝诗人的沉浮人生

28、温庭筠:向上社交是门大学问

字体:16+-

温庭筠出生在没落的贵族家庭,生活很拮据。有人会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即便没落了,也肯定比平常人强些。其实不然,温庭筠的家族在初唐时期很繁荣,家族中还出了丞相这样的高官。可温庭筠出生在晚唐,家族传承了上百年,早已不是当年的的温家。他的父亲甚至连县尉这样的官都做不得,史书上更没有对温父一字半句的记载。连温庭筠自己都不想提起父亲,没有半句对父亲的评价。他七岁那年父亲去世,兄弟姐妹们全都跟着母亲生活,所以家里更难了,温庭筠不甘心家族就这样没落,总想着要重振家风。不过他也的确有这样的才能,不管是诗词歌赋,还是吹拉弹唱,温庭筠都很在行。艺术家所必备的高超鉴赏力,和领悟力他都有,而且对诗词可以用手拿把掐四个字来形容。随便说一句话,都能带出韵脚和典故来。但温庭筠幼稚且情商低,老天爷给他机会他都不中用。唐朝部分皇帝信奉佛教,跟着有名的僧人学禅可以增加自己的威望,算是人入仕的一种法子。温庭筠跟着宗密礼佛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宗密在朝中有政治盟友,而且在皇帝心中也有分量,跟着宗密或许能闯出一片天地来。只是甘露寺之变差点将宗密牵连进去,所以温庭筠只能想其他法子入仕。

温庭筠一直想结交上层贵族,帮助自己走入仕途,可都不太成功。不过每个人有每个人的路子,温庭筠通过自己的法子认识了太子李永,成了太子的陪游文人,李白也曾经是玄宗李隆基的陪游文人。这个工作就是跟着太子出去玩,然后按照太子的要求作诗助兴,算是比较轻松的工作,因为有了这份交情,温庭筠随后搬去长安。本以为跟着太子混,总比跟着和尚混稳妥,以后还不是太子近臣。可谁也想不到太子死了,这条路也跟着封死。他发现了另一条“所谓的捷径”,就是参加科举考试。他很自负,觉得自己的才华应对科举考试富富有余。从二十七岁开始,每一年的国考温庭筠都会参加,报名比谁都积极,考题比谁都熟悉,就是答案也是写的游刃有余,但就是考不上。在唐朝晚期有四条用人准则,第一条人要长得好看,第二条说话要辩证,能多角度思考问题,第三书法要过关,字是脸面,文人的字怎么也要拿得出手。第四条要语数外精通,不止会些文章,还要会数学,懂地理。总而言之,就是不但长得要高,颜值要好,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