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民历史

幸运的70届

字体:16+-

文 / 陈向阳

大规模的上山下乡自一九六八年开始,到一九六九年年中,北京市的老三届(66、67、68届高中和初中毕业生)就基本上走光了。一九六九年夏秋,69届初中毕业的又连锅端,或黑龙江或内蒙或云南,全是军垦农场。北京城清净了好多。到了一九七○年却爆出个特大喜讯:70届初中生不再上山下乡了,要分配在城里工作了!我是70届的,虽然去了五七干校,但没转户口,没参加干校的青年班,所以有资格回北京参加分配。可等我兴高采烈地回到北京,已经是一九七○年的六月,分配刚到一半又停了,因为这把已经上山下乡的知青都气坏了。中央有人提出这是有关革命大方向的问题:还要不要执行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的伟大战略部署。

跑回我的中学(111中)一看,70届的一大半已经分走了,有东方红炼油厂、北京汽车制造厂、修配厂、北京丝绸厂、木材厂……真让人眼绿。当上小工人的同学还特爱穿着工作服回来溜一圈,见着老师就上去拍肩膀,迫不及待地摆出“领导阶级”的架子,多气人呀。

不过我回到北京的第一个问题是住处。我姐姐早就去了黑龙江,爸爸妈妈都去了干校,一九六九年我和弟弟最后离开北京去干校前把我家的房子退了。现在住哪儿呢?不用我发愁,一机部管。还有十几个情况和我一样的,70届的,家在北京也没房子了,刚从一机部江西五七干校跑回北京参加分配的,我们一起被安排到百万庄一处腾空了的老办公楼里(成套设备局的)。办公室改宿舍,两三个人一间,一座三层楼就我们十几个人住,女孩二楼,男孩一楼,只有院子大门口传达室住着个看门的老头。我们吃饭换饭票,走十分钟路到成套局新楼那边的食堂。伙食不错,炒肉片、红烧排骨一类的三毛,肉片青椒、鸡蛋西红柿一类的一毛五,素菜才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