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平民历史

父亲

字体:16+-

文 / 悲歌

时间过得真快,不觉父亲已经离开我们十三年了。每次打开信箱,里面不是空空如也,就是塞满了不相干的邮件。再也接不到来自故乡那熟悉的航空信封,再也看不到他那总是十分工整地写满了几页纸的颜体楷书了——我常常想,如果真有灵魂的存在,他一定不会离开我们太远的,因为他太爱我们了。对于我来说,他既是严父,又像慈母,而且还是不可多得的诤友。父亲之所以这样爱我们,是因为他出生在一个冷冰冰的封建大家庭里,自己从小就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父爱。

“文革”初期他被诬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吃了不少苦头,后来在所谓的“清理阶级队伍”的运动中,又因为有“现行反革命活动”的嫌疑,在学校里的批斗大会上被当场逮捕。他在监狱里饿着肚子睡了半年多的水泥地,最后才因证据不足被放了出来。回到家里,他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他此生有两大愿望:一是咬紧牙关活下去,一定要亲眼看到“文革”的结束;二是希望有一天,能实现年轻时就有的梦想,出国见识外面的世界。这不但是他,也是许多与他同时代饱受摧残的中国知识分子共有的愿望。可怜的是,他也和大多数人一样,这第二个愿望终究是落了空。

父亲的一生丰富多彩却又多灾多难。他从年轻时就喜爱文学,热衷于京剧,对摄影、书法和美术也都有相当深的造诣,是一个很有艺术气质的人。他小时候读的是私塾,最喜欢的是李杜的诗歌和唐宋八大家的古文,对于科学数学之类则毫无兴趣。由于没有读过中学,他当年投考省里最有名的省立第一高中时,数理科目几乎都交了白卷,但校长最后却破格录取了他,因为他的国文考了第一名,而校长又实在欣赏他的文章。多少年后,父亲的爱好又影响到了我们。记得小时候,家里的书架上找不到一本数理化的书籍,厚厚的像砖头似的由郑振铎主编的《世界文学大纲》之类的工具书和中外名著倒是一册又一册,不但印刷精美,而且图文并茂,结果害得我也是从小就讨厌数理化之类,成绩自然可想而知。等到了美国才发现,老美以为中国人个个是数学天才,经常有同事跑过来向我讨教,弄得我好不尴尬,不过这都是后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