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荼蘼花间惹尘埃

第十四章

字体:16+-

粉粉瑞雪压山河,特出新奇和郢歌。乐道幽人方闭户,高歌渔父正披蓑。自嗟老景光阴速,唯有佳时感怆多。更念鳏居憔悴客,映书无寐奈愁何?这首小诗里,雪是朱淑真用作的引子。醉翁之意不在酒。她要表达的感情是“粉粉瑞雪压山河”的背景之下内心所盈回往来的,对光阴转瞬的喟然。安贫乐道的隐士闭门不出。身披蓑衣的渔夫高歌而回。如流水的光阴一去不复返。她恍然之间看到自己桑榆暮年的孤苦伶仃。还有那不曾淡忘的旧人,他潦倒鳏居,独作人间惆怅客。于此刻,纵然她无寐时来映书挨度,亦是不能淡去心里那并不美丽的爱愁。度暗香竹里一枝梅,映带林逾静。雨后清奇画不成,浅水横疏影。吹彻小单于,心事思重省。拂拂风前度暗香,月色侵花冷。--朱淑真《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梅花培植起于商代,距今已有近四千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有资料说湖北黄梅县有株一千六百多岁的晋梅,至今仍是岁岁作花。中国人深情,亦喜欢托物言情,寄情于物。因梅的生性殊异,于是她被中国人寄予更多的情意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她盛放于三九严寒,万花枯萎时。于是中国人让她成为一枚药引,牵系出诸多崇高的素质。比如坚韧不拔。比如自强不息。比如气节坚贞。比如铁骨冰心。比如有骨气。因此,她也成了文人墨客的嬖爱。人说,“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这是确凿的事实。南宋大诗人范成大在《〈梅谱〉前序》里赞道:“梅,天下之尤物。无问智愚贤不肖,莫敢有异议。学圃之士,必先种梅,且不厌多。他花有无多少,皆不系轻重。”开时似雪,谢时似雪,花中奇绝。香非在蕊,香非在萼,骨中香彻。占溪风,留溪月。堪羞损、山桃如血。直饶更、疏疏淡淡,终有一般情别。写梅的词作里,晁补之这阙《盐角儿·亳社观梅》写得最入骨,写出了魂儿来。《宋史·文苑传》里称赞晁补之曰:“补之才气飘逸,嗜学不知倦,文意温润典缛,其凌丽奇卓,出于天成。”这一首词,遣词灵动,两联似对非对。有人说这阙词,“读时芬芳怡人,读后风骨满怀”。确实是如此。他的词吟出来的时候,仿佛有一股凉风穿梭在唇齿之间,从身体携出芳香,整副身体都变得清净起来。朱淑真也仿佛得了晁补之这首词的灵气,跟着吟起那枝上的梅来,并且气韵灵静。在朱淑真的眼里,那梅“浅水横疏影”的花姿是任何笔墨丹青都无法描绘准确的。朱淑真爱梅是理所当然的事情。赏梅就如同阅读。在朱淑真的心底,梅,成为了一个象征。它成了她孤苦境遇里的一道光。那一些寒,不过都是为了让她看见她的光所在。在一些她的肉身所无法触及的世界尽头。现实里的世界是寒冻的。她的爱情,她的婚姻,她的理想,她的未来,甚至她的墓穴,都是寒冻彻骨的。她需要得到新的药剂来完成生命的新陈代谢。那药剂就是才华,就是诗词,就是梅。她的芬芳是疏淡的,是被隐藏的,是不轻易被人发觉的。但是那香她始终知道是彻骨的,一直都在。就像太阳,日日都会,照常升起。修到人间才子妇,不辞清瘦作梅花。她静处望梅。寒意正深,思念正浓。拼瘦损冻合疏篱,半飘残雪,斜卧低枝。可便相宜,烟藏修竹,月在寒溪。亭亭立移时,拼瘦损、无妨为伊。谁赋才情,画成幽思,写入新词。--朱淑真《柳梢青》雪舞霜飞,隔帘疏影,微见横枝。不道寒香,解随羌管,吹到屏幛。个中风味谁知?睡乍起、乌云甚欹。嚼蕊妆英,浅颦轻笑,酒半醒时。--朱淑真《柳梢青》玉骨冰肌。为谁偏好,特地相宜。一味风流,广平休赋,和靖无诗。倚窗睡起春迟。困无力、菱花笑窥。嚼蕊吹香,眉心点处,鬓畔簪时。--朱淑真《柳梢青·咏梅》[存疑篇目]朱淑真写梅的词留世的不多,但诗不少。《断肠集》收录的咏梅诗就有十多首。比如《咏梅》,比如《探梅》,比如《二色梅》。比如《冬日梅窗书事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