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荼蘼花间惹尘埃

第二十章

字体:16+-

画舸寒江江上亭,行舟来去泛纵横。无端添起思乡意,一字天涯归雁声。这是朱淑真诗《舟行即事七首》里第三首。她丈夫宦游的行船来去频繁,时常都在游走的旅程当中。也因此,她的心绪时常不能安宁,上下忐忑,随之浮动。这一刻,见天边归雁一字排开,鸣声沉忧,竟又生出乡思情意。无碍,她本没有必要去按捺自己的敏感。感情已不能自在,心绪自然需要自如一些的。满江流水万重波,未似幽怀别恨多。目断新闱瞻不到,临风挥泪独悲歌。诗《舟行即事七首》其四。她说,这满江流水的万重波涛似不及她一瞬的忧愁别恨多。她内心汹涌而起的波澜是猛烈的。故园父母是不能再望得见了,她如今唯能独迎江风、顾自吟歌,将内心的挂虑盛起来,对风当歌,挥泪作别。内心感伤无处安放。还有《舟行即事七首》诗的最后一首,即第七首。写得思亲怀土的情意亦是宛转阑珊。岁节将残恼闷怀,庭闱献寿阻传杯。此愁此恨人谁见,镇日愁肠自九回。她随夫辗转至岁末,想起是时本应向父母献寿,却到底因客居异乡,孝心难至,各种思虑也唯有作罢。关山流水是决断,百暮千朝是阻隔,她内心无以为继的忧怆无人知晓,更是无处自在倾言。一句“镇日愁肠自九回”将自己内心对双亲的孝爱与念虑写得浓情、深刻、厚重。虽不便,但这漫长的宦游在外的行途当中,朱淑真与父母依然偶有书信通联。只是它因少变得珍贵。寄出的与收到的,都已不只是单纯纸墨文字,内中所溶解的感情是积淀在时间当中许多年的骨血相连的。这感情是最天然、最原始、最挚切的。亦是深刻持久并且不被湮灭的。朱淑真有诗《寄大人二首》,即是她离家漂泊的多年生涯当中寄予双亲的作品。其一去家千里外,飘泊若为心。诗诵南陔句,琴歌陟岵音。承颜故国远,举目白云深。欲识归宁意,三年数岁阴。其二极目思乡国,千里更万津。庭闱劳梦寐,道路压埃尘。诗礼闻相远,琴樽谁是亲?愁看罗袖上,长搵泪痕新。第一首诗里引了“南陔”“陟岵”二典。它们都是《诗经》当中的篇名。《诗经·小雅·南陔序》云:“《南陔》,孝子相戒以养也,有其义而亡其辞。”后引为子女侍养父母的意思。《诗经·魏风·陟岵序》云:“陟岵,孝子行役思念父母也。”陟彼岵兮,瞻望父兮。父曰:嗟!予子行役,夙夜无已。上慎旃哉!犹来无止!陟彼屺兮,瞻望母兮。母曰:嗟!予季行役,夙夜无寐。上慎旃哉!犹来无弃!陟彼冈兮,瞻望兄兮。兄曰:嗟!予弟行役,夙夜无偕。上慎旃哉!犹来无死!“登临葱茏山冈上,远远把我爹爹望。似闻我爹对我说:‘我的儿啊行役忙,早晚不停真紧张。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留远方。’登临荒芜山冈上,远远把我妈妈望。似闻我妈对我道:‘我的小儿行役忙,没日没夜睡不香。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将娘忘。’登临那座山冈上,远远把我哥哥望。似闻我哥对我讲:‘我的兄弟行役忙,白天黑夜一个样。可要当心身体呀,归来莫要死他乡。’”漂泊的路途是注定孤寂蚀骨的。它本身就是无伴的。朱淑真不过在出发时预料的与遭遇的落差大了一些。她将希望寄予在那一个男人身上,本身就是一个错误。锦思花情,敢被爨烟熏尽。天涯近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生查子》[存疑篇目]这首曾列宋金十大名曲第八位的《生查子》疑为李清照所作,但更多人是倾向于朱淑真所作。至于这阙词到底出自谁手,尚未有定论。不过这两名女子殊途同归,晚景凄凉。心致总有相思处。唯一的区别只是一个是寿终正寝,一个选择顾自了结。姑且不去管它,因无论出自谁手,都不妨碍我们去透过这些字望那背后的一些深蕴与情致。“年年玉镜台,梅蕊宫妆困。今岁未还家,怕见江南信。”她坐在梳妆台前等。空对玉镜,枉着梅妆,盼人不归。年复一年,她都在做着同样的事。这一年,她尚未回过娘家,内心思虑缱绻,却又生怕见得不期而至的家书点燃心里那一点被伪装的脆弱与悲伤。“酒从别后疏,泪向愁中尽。遥想楚云深,人远天涯近。”自从那一别,已是甚少饮酒。酒是穿肠毒药,泪是尽于愁里。这一刹,身心两异。他离她,这么远那么近。原来是姹紫嫣红,氤氲朦胧,如沐春风。分明是良辰美景,在我口中,一说成空。赏心乐事谁家院,朝飞暮卷,烟波画船。满园春色关不住,冥冥之中,却随去路中。如此。光阴已折损几十载,所有的爱恨都已落定成无关风月的历史、遗迹、古物、尘埃。顶多便是充当了记忆当中的某一些分量。朱淑真的这一生,好坏都已成定局。到四十岁左右的时候,也就是到了一名女子生之作渡的时间了。过往,将来。得,失。悲,喜。都需要来做一回定夺权衡,然后撂进心里,去独自圆融。于是,彼时她开始清逐内心。试图让自己变得风清月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