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忏尽情禅空色相:苏曼殊传

徘徊与战斗文章

字体:16+-

1911年10月10日,就在苏曼殊还在爪哇岛四处游历之时,武昌却已经打响了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国内政局从此时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与之前沉闷的茫茫黑夜不同的是,这一声枪响,彻底加速了风雨飘摇的清廷的败亡,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至此宣告终结。其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首鼠两端的清廷重臣袁世凯也开始逼迫清帝退位,革命者的春天似乎已经到来。

然而,1912年的这个春天似乎来得有些迟了。或者说,武昌起义的炮声尚未停息,革命就像一个早产的孩子,已经卷入了各派的疯抢和纷争之中。

站队伍?没那习惯

支持谁不支持谁,在当时是很现实的问题。临时政府建立时出现的几十个政党,对刚刚回国的苏曼殊来说,实在难以选择。苏曼殊作为文艺界、佛教界、革命阵营中的名人,虽然他和革命若即若离,但若能争取到这样一个人,各党还是觉得会为本党增色不少。

这其中,有竞争力的有三家:孙中山的同盟会、刚刚失去陶成章的光复会、章太炎的中华民国联合会。陶成章死后,章太炎变成了反对孙中山最激烈的一个。他不仅公开和孙中山分庭抗礼,还自己组建政党,成了革命队伍中的离心力量。

1912年4月2日,苏曼殊满怀喜悦地踏上祖国土地。不过,迎接他的不是陶成章、章太炎这些昔日好友,而只是柳亚子、马君武、叶楚伧等南社好友。上海附近炮声零星响起,苏曼殊感到,大清朝倒是没了,可事情远没有这样简单。

袁世凯成功逼迫孙中山让出临时大总统之位,并着手组织自己的内阁。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多少苏曼殊的友人跻身于新政府的各个部门,高官厚禄,峨冠博带,以革命功臣自居,殊不知,所谓的革命果实早已不在自己的手里了。首先感受到这种异变的恐怕就是站在外围观望的南社诸友们,事实上,从袁世凯坚持定都北京、着手组织新内阁那时起,很多人就感受到其中的不同寻常。然而,面对袁世凯翻云覆雨的手腕,再加上立宪派和旧官僚的拆台,辛亥革命只不过是彻底地剪掉了一条大辫子,便急不可耐地和旧官僚握手言和、称兄道弟。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骨气有余,然终归能力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