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晚清

毁誉摄政王

字体:16+-

爱新觉罗·载沣(1883—1951),道光帝之孙,醇亲王爱新觉罗·奕谓第五子,宣统帝溥仪生父,清朝宗室,于宣统年间任监国摄政王。

在谈到晚清立宪运动时,摄政王载沣是一个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人物。他在两宫相继去世后全权负责清政府日常事务,他的看法与做法直接影响了宪政的方向与步骤。过去很多人将他塑造成一个懦弱的、优柔寡断的王爷,一个对大清王朝终结负有不可推卸责任的人,即便不是亡国之君,也是亡国之君的父亲。这些指责不仅稍嫌苛刻,而且不合乎历史事实。

一个不错的王爷

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上,曾经先后出现过两个摄政王,这两个摄政王一前一后,前者协助幼主奠定江山,后者替幼主结束了王朝。有人说这是清政府的宿命,是历史无法探究的问题,也有人从两个摄政王的出身、能力方面予以解释,想要论证的是后一个摄政王太过年轻,能力也不太行。这个说法其实还需要研究。

摄政王载沣是光绪帝的亲弟弟,当光绪帝确定无法生养后代的时候,载沣其实就成了光绪帝最亲近的人。载沣在光绪朝晚期开始介入政治,是晚清王爷中第一个走出国门、开过眼界的人,虽然他那次出行的内容不算太光彩,只是代表清政府到德国进行赔罪,事由就是德国公使克林德在1900年被义和团弟兄杀死了。赔罪的事情当然只是一个外交礼节,大清国的皇叔身份还是让德国人高看一眼。载沣在这次外交活动中开了眼界。稍后中国开始了新政,开始了预备立宪,载沣的这些外国见闻和经验,使他在晚清最后十年大致具有开明、开放的形象,他个人的才干也逐步展现了出来。

如果从慈禧太后方面说,载沣是慈禧太后的亲外甥,他的婚姻是慈禧太后一手包办的。载沣的福晋也就是溥仪的母亲是荣禄的女儿,也是慈禧太后的养女。由此,两宫在生命最后时刻将大清国交给摄政王载沣,是一个必然的选择,因为不可能还有比载沣更亲近、更合乎两宫利益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