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晚清

革命与改良的赛跑

字体:16+-

早些天与朋友讨论清末宪政,或以为清政府之所以到最后丢掉了江山,可能有很多原因,但如果追根溯源,在光绪帝和慈禧皇太后相继突然去世后,无论如何不应轻易改变先前已经达成共识的预备立宪日程,不应该放弃“有计划政治”。这个说法不一定能够完全说明清末立宪何以最终失败,说明清代两百多年江山何以丢失,但这个说法毕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值得关注。

经过九年准备实行君主立宪确实是慈禧皇太后和光绪帝在世时制定的政治日程表,也是当时国内外立宪党人的基本共识,其依据就是日本明治维新从开始到实现经历了二十多年时间的准备,即便有日本经验作参照,要将一个君主专制的国家带到君主立宪的路上也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时间。

然而,在清政府作出这个政治决定之后仅仅两年时间,光绪帝突然去世了,慈禧皇太后也相继归西了,接手帝国管理大权的是光绪帝的弟弟摄政王监国载沣和他的嫂子即光绪帝的遗孀隆裕皇太后。就政治权威和影响力来说,新的权力核心显然没有办法与光绪帝、慈禧皇太后时代比。萧规曹随是个最好的选择,一切按部就班应该是最佳出路。只是形势比人强,计划跟不上变化,许多既定的政治安排总会被突然发生的事情所打乱。

外交危机打乱立宪步伐

1909年9月4日,中、日两国政府就东三省开发达成《中韩界务条款》,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间岛协约》。根据这个条约,日本承认延边地区为中国领土,以此换取日本在东三省修筑铁路开采矿山的权利。清政府对这个条约寄予相当期待,以为就此能够化解中日之间的外交纷争,平和解决困扰清政府多年的东三省主权及开发问题。然而在立宪党人看来,这个协约不仅使日本在东三省的殖民势力急剧扩张,而且允许日本干预东三省地方司法等事务,严重侵犯了中国主权,有丧权辱国的味道。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