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晚清

一本书与中日师生易位

字体:16+-

爱新觉罗·奕助(1838—1917),晚清宗室重臣,清朝首任内阁总理大臣。同治十一年(1872),加郡王衔,任御前大臣。光绪二十年(1894),被慈禧封为庆亲王。

在纪念甲午战争两个甲子的时候,我们对中国在那场战争中的惨败充满惋惜,一个古老文明为什么不敌一个新生小国?

一百多年来研究者提出许多看法,其中一个重要看法,就是中国在那“三千年未有之巨变”的时代固步自封,自以为是,而日本则潜心好学,顺势变革。中国不是没有人看到问题关键,只是统治者不思进取,不知世界大势,依然陶醉在自己编织的“盛世”神话中。结果,不到半个世纪,中日师生易位:先前的学生成为老师,先前的老师变成了学生。在这个过程中,魏源的《海国图志》扮演着非常奇妙的角色。

《海国图志》的原本为林则徐主持编辑的《四洲志》,而《四洲志》来源于英国人慕瑞编著的《世界地理大全》。1840年,道光帝慑于英国人的威胁牺牲林则徐,放弃武力抵抗,任命琦善接替林则徐议和。

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但历史没有留给他足够时间。1841年6月,承担战争失败责任的林则徐前往流放地新疆,当他路过现在的镇江(京口)时,正在此地的老朋友魏源尽地主之谊,热情款待,“与君宵对榻,三度雨翻苹”(《魏源集》,第781页),朝夕相谈,交换看法。

林则徐预感自己可能没有机会继续编写《四洲志》了,遂将书稿交给魏源,希望魏源在此基础上编写一部合乎中国人需求的世界概览。魏源没有辜负老友的期待,在此后一年时间里,魏源以林则徐《四洲志》为基础,广搜新旧资料,成《海国图志》五十卷,1843年初版于扬州。此后数年,魏源再接再厉,在地理学家邹汉勋、汪士铎等人协助下,1847年增补为六十卷本。1851年扩充为一百卷本。1856年,魏源去世,一百卷本遂成为《海国图志》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