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民国

赵凤昌:一个被辛亥年遗忘的人

字体:16+-

赵凤昌(1856—1938),字竹君,晚号惜阴老人,常州武进人。是清末民初政坛上十分活跃、很有影响的立宪派代表人物。更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影响巨大的传奇式人物。

辛亥和局是中国智慧的最高体现,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成功案例。而之所以能够达成这个结果,既是所有参与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是一些杰出政治家的贡献。而最值得注意的,就是长期受到忽视或不公正待遇的惜阴堂主人赵凤昌。

赵凤昌生于1856年,辛亥那一年已经五十五岁,较孙中山年长十岁,较袁世凯长四岁,较黄兴长十八岁,较摄政王载沣长二十七岁,较唐绍仪长六岁。只有南方全权代表伍廷芳较赵凤昌年长十四岁。很显然,赵凤昌是当时国内政治家中年长者,属于德高望重型。

要说赵凤昌德高望重,当然也不仅仅在于年龄,这可能还与其人脉资源、政治经历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赵家属于常州望族,其家族中往上推比较有名者,大约要数曾国藩的高级幕僚赵烈文,赵烈文曾准确预见大清王朝不出五十年而亡,只是曾国藩没有接受赵烈文的判断,继续为清政府贡献愚忠。

与赵烈文的政治经历相类似,赵凤昌也是科举道路上的失意者,只是后来获得张之洞的赏识,成为湖广总督衙门总文案,大约相当于今天的秘书长。关键在于赵凤昌真的是足智多谋,处事灵活,是张之洞幕府中的知己,有“一品夫人”之称。后来因替主子受过,被朝廷开缺,永不录用,遂由张之洞在电报局为其谋了一个闲差,常驻上海,遍交天下名流,拥有最广泛的人脉。

武昌起义爆发后,赵凤昌第一时间获知详情,遂邀江浙名流张謇、庄蕴宽等,到他位于上海南阳路十号的惜阴堂共谋良策。当南北会谈转移至上海时,南北双方不约而同以惜阴堂为消息中转汇集中心。南北双方公开讨论的每一个议题,差不多都在惜阴堂提前讨论,拟定方案,或者找到寻求解决的大致方向。经过张謇、庄蕴宽等人从中联络和一系列紧密磋商,南北双方很快就国体以及此后的清政府优待条件、袁世凯出处等达成一致。南方同意,只要袁世凯能够逼清帝逊位,那么就举他为共和国大总统。“甲日满退,乙日拥公,东南各方一切通过。”这就是张謇当时发给袁世凯的密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