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马勇说民国

辛亥年是“和谈”年

字体:16+-

黎元洪(1864—1928),字宋卿,武昌起义时,任革命军湖北军政府都督。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当选为副总统。袁世凯死后,继任大总统。

武昌起义发生后,稍有政治头脑的人都知道战争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办法,战争只是政治解决无法实现时的一个手段,真正化解这场危机最终所能凭借的还是谈判,因而不论是南方的湖北军政府、革命党人,还是北方的清政府、北洋系将领及袁世凯等人,他们在武昌起义发生后的第一反应都是寻找和谈的机会或渠道。大致而言,存在着这样几个脉络。

湖北军政府与袁世凯北洋系的谈判

1911年10月14日,也即武昌起义之后第四天,清政府起用下野三年的袁世凯为湖广总督,督办剿抚事宜。第二天,负责前往武昌前线进行军事镇压的陆军部尚书荫昌在经过彰德府的时候,与袁世凯有一番密谈。袁世凯告诫荫昌,到了前线不要轻举妄动,不要以为湖北无人,要有武力解决的准备,但也要做好和谈的准备。湖北新军此次所要求的是政治改革,因而必须用政治改革的积极回应,方才能化解危机重建秩序。19日,袁世凯委派刘承恩与黎元洪进行联络,商讨南北和解的可能性。

刘承恩为湖北襄阳人,毕业于北洋武备学堂,为袁世凯幕僚随从。1900年调任湖北,追随黎元洪。武昌起义发生后,刘承恩被袁世凯紧急召至河南彰德,嘱其利用与黎元洪的关系,居中疏通,寻求和解。袁世凯开的价码是,他袁某人一定建议朝廷实行立宪,开放党禁,撤销皇族内阁,皇族不再干政。袁世凯希望黎元洪做到的是,假如朝廷做到这些了,湖北军政府就应该撤销,恢复秩序,重建统一。

获知袁世凯用意后,刘承恩通过张伯烈将这些意思尽快转给了黎元洪。稍后,刘承恩又再次、三次写信给黎元洪说明此意。稍后,亲临前线的袁世凯也亲笔修书一封向黎元洪表达善意,希望南方弟兄重回君主立宪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