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圣雄:梁漱溟传

废督裁兵

字体:16+-

梁漱溟应邀前往曹州进行教育改革尝试的主要动力和背景是他与王朝俊的特殊关系。如果没有王朝俊的盛情和再三恳求,如果不是王朝俊与梁漱溟在文化思想和教育理念上的基本一致,梁漱溟决不会丢掉他在北大的职业而奔赴山东。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梁漱溟前往曹州办学的主因便是对王朝俊个人人格的信服和尊重。

然而,人格的高尚丝毫并不意味着不犯错误或不做出有损朋友利益的事,尤其是在当时中国一片混乱、群雄割据之际,作为在山东颇有影响与实力的王朝俊便难免卷入一些政治纠纷之中。

这场纠纷的大致情形是,当梁漱溟主持的曹州中学开学不到半年,国内政局风云突起,冯玉祥在孙中山的推动下,与陕军暂编第一师师长胡景翼及第十五混成旅旅长孙岳结成反直同盟,决心寻找机会推翻曹锟、吴佩孚等军阀统治。王朝俊原本就是老资格的革命党人,所以当冯玉祥准备起兵的消息传来,他自然积极参与,预闻其事,授意曹州镇守使参谋长吕秀文(蕴斋)发动兵变,率第一、二两个团长驱逐曹州镇守使徐鸿宾(燕珊),宣布曹州独立,并宣称接受冯玉祥的命令,以曹州旧部组建为国民军第五军(冯玉祥部号第一军),吕秀文任军长。

其时,山东督军郑士琦为曹锟就任大总统后任命的济威将军兼陆军上将,他自然更倾心于曹锟和吴佩孚。郑士琦获悉吕秀文的行动后,立即派兵弹压。战祸将作,曹州人心惶惶。梁漱溟急忙入京质问王朝俊何以如此深地介入军阀纷争,将相对平静的曹州卷入无穷期的战乱之中。

梁漱溟的指责当然解决不了什么问题,于是又匆匆退回曹州以靖人心。然就在此往返奔波中,梁漱溟悔悟自己此次前往曹州办学确实是犯了“往教”的错误,而没有坚守“来学”的原则。于是他准备离开曹州的想法在一霎那间形成。拖至1924年底,梁漱溟独自悄然离开曹州,回到北京,客居清华园,始谢绝一切外务,以几年来少有的平静心校理乃父梁济遗稿,且深刻反省自己此次山东之行之所以失败的原因,为三年不出之计。于各方约聘,概辞不赴,不论什么事也不担任,原意是要有点长进,再出来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