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民国遗民:章太炎传

5.“《苏报》案”发生

字体:16+-

章太炎的序文使邹容名声大振,《革命军》风靡一时,有聪明的出版商很快将邹容的著作和章太炎的序文合刊发行,洛阳纸贵,传诵一时,海内外各种各样的翻刻本不知凡几,或认为这些著作为中国版的《独立宣言》、《民约论》,或认为邹容、章太炎为中国人指出了一条可供选择的政治道路,举国上下,无不震惊。

在这些聪明的出版商中,有一个年轻人叫章士钊,他是一家新刊物《苏报》的主编,他正在因为《苏报》发行量上不去而苦苦发愁,现在看到邹容、章太炎的作品那么吸引人,遂下决心邀请邹容、章太炎加盟,为《苏报》写专栏,或者同意将他们的作品在《苏报》上连载。

《苏报》的主人为常州人陈范。陈范为常州望族,其长兄陈鼎任职翰林院,在1898年政治变革中鼎力推荐冯桂芬的激进政治思想,主张中国像日本那样转身向西,脱亚入欧,全面学习西方。

与长兄相比,陈范就稍逊**了。陈范在屡试不第的情况下,花钱捐了一个知县,然而这个知县并没有做多久,甚至没有将捐出的银子挣回来,就因为一场教案被解职。作为豪门出身的“官二代”,陈范大约觉得官场不易,不愿在官场继续蹉跎,或者已经明白自己在官场上不会有大的发展,总而言之,陈范利用生在豪门的优势资源,在上海发展实业,出资购买了一份不起眼的小报,希望由此开始实业梦想。这个小报就是《苏报》。

由于《苏报》规模太小,在繁华的上海基本不具备竞争力,所以怎样提高发行量,成了《苏报》存活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

《苏报》成长的另一个关键是要找到一个有人脉、有能力的主编,于是找到了年轻、能干、有才华、有人脉的章士钊。

章士钊原本是南京陆军师范学堂的学生,时年22岁。因学潮离开了南京,来到上海,加入了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与蔡元培、章太炎、吴稚晖、张继等人相识相交,而邹容也因章太炎等人引荐,成为章士钊的好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