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一读就懂的吕氏春秋

正名

字体:16+-

名分正则国家安定,名分丧失则国家混乱。使名分丧失的是那些过度、不实的言论。这些言论会导致是非不分,混淆黑白。因此,君子的言论应该足以阐述贤人的实际才能和不肖之徒的充数行为,应该足以说明治国的正确方法和乱国的起因,应该足以了解事物的真实情况和人们生存的依据。

凡是混乱的国家,都是因为刑罚和名分不当。即使君主不贤明,他也想用贤人,想听善言,想做可行之事。问题在于他所谓的贤人其实是不肖之徒,他所谓的善行其实是邪恶之事,他所谓的可行之事其实是悖逆之举。这就是刑罚和名分不当,名声和实际不符。如果一个国家贤人与不肖之徒不分,善行与邪恶之事并存,可行之事与悖逆之举同在,那么这个国家不乱、君主不危才怪呢!齐湣王就是这样的人。他自以为了解士人,但其实并不懂得什么是真正的士人。所以,当尹文问他为什么任用某些人时,他无法回答。这就是公玉丹被信任、卓齿被任用的原因。任用卓齿、信任公玉丹,难道不是自己招来的祸害吗?

尹文去见齐王,齐王对尹文说:“我非常喜欢士人。”尹文问:“请问什么是士人?”齐王一时回答不上来。尹文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他侍奉父母很孝顺,侍奉君王很忠诚,与朋友交往很守信,在乡里相处很和顺。有这样四种品行的人,可以称为士人吗?”齐王说:“这真是所谓的士人了。”尹文说:“如果大王得到这样的人,愿意让他做臣子吗?”齐王说:“那是我求之不得的啊。”尹文说:“假如这个人在大王面前受到了极深的侮辱,但他却不与侮辱者争斗,大王还会让他做臣子吗?”齐王说:“不会。士人受到侮辱却不争斗,那就是耻辱。如果他甘愿受辱,我就不会让他做臣子了。”尹文说:“虽然受到侮辱而不争斗,但他并没有失去四种品行。没有失去四种品行,也就没有失去作为士人的基本条件。没有失去作为士人的基本条件,大王却不愿让他做臣子;失去作为士人的基本条件,大王就让他做臣子。那么,您刚才所说的士人标准,还是士人标准吗?”齐王无言以对。尹文又说:“假如有这样一个人,将要治理他的国家,对于百姓的正确行为就给予肯定,对于百姓的错误行为就给予否定;百姓有罪就处罚他们,百姓无罪就不处罚他们。但如果他厌恶百姓难以治理,这样可以吗?”齐王说:“不可以。”尹文说:“我私下观察您的下级官吏治理齐国,正是这样做的。”齐王说:“如果我真的像这样治理国家,即使百姓不服从治理,我也不会怨恨他们。也许我做得还不够好吧!”尹文说:“我既然敢这样说,当然有自己的理由。请让我说说我的理由。大王的法令规定:‘杀人者死,伤人者受刑。’百姓中有畏惧大王法令的人,受到侮辱也不敢争斗,这是为了维护大王的法令啊。但大王却说:‘受到侮辱而不敢争斗,这是耻辱。’其实,真正的耻辱并不是这个。该做臣子的,您却不当做臣子;不该做臣子的,您却当做了臣子。这是对他们无辜加罪啊。”齐王无法回答。如果君主的言论和行事都像这样,那么国家就会残破、君主就会危殆,最后只能逃奔到国外,就像齐湣王逃到卫国一样。齐湣王是周朝的诸侯之长,是姜太公的后代啊。齐桓公曾经依靠管仲的辩明名实而称霸诸侯,但现在齐湣王却如此昏庸无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