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不但中国革命运动高涨,整个东方,在俄国革命的影响下,都卷起了革命的浪潮。这种情况,对中国的革命非常有利。日益高涨的中国革命运动,迫切地需要一个比较集中统一的领导机关。在当时的中国,会党、教门之类的组织,显然已经过时,不能担负资产阶级革命的领导责任;而无产阶级政党的产生,那时还根本没有这种可能性;只有资产阶级政党的出现,才完全符合当时的历史条件。而且事实上,那些略具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革命小团体,如兴中会、光复会、华兴会等已先后存在,当时的问题,只是如何把它们联合起来,使其具有更为明确的纲领和更加统一的行动。同盟会的产生,恰好完成了这一历史的使命,因此,它可算得是应运而生的。
在那些革命小团体中,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兴中会成立得最早。孙中山先生,生长于广东香山(中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从小就受到太平天国革命的影响,他后来能提出平均地权的纲领,与此不无关系。稍长,他到檀香山他哥哥那里去读书,他哥哥的家庭是个资产阶级的家庭,他住的学校也是资产阶级的学校,这种环境,使他很容易地便接受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思想。1894年,他曾写信给李鸿章,劝他作些改良政治的工作,但结果失败了。甲午战争爆发后,他愤恨清朝政府的腐败,便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并于1895年联络会党在广州举行起义,从此开始了他的革命活动。而清朝反动政府,也对他严加迫害,在他的名字孙文的文字旁边加上三点水,改作“孙汶”,把他当作海寇来缉拿。但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他在人民中的影响,特别是在华侨和留学生中的影响,反而与日俱增。由于华侨资产阶级在国外受着帝国主义的压迫,与国内封建主义又较少联系,因此它是中国资产阶级中革命性较强的一个阶层,孙中山先生主要地正是代表着它的政治倾向。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更趋激烈。1904年,他在制订致公堂章程时,首先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主张。这说明他的思想又向前进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