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室寖衰,风人辍采;故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志士欲救世弊,则穷竭神虑,举其知闻。而诸侯又方并争,厚招游学之士;或将取合世主,起行其言,乃复力斥异家,以自所执持者为要道,聘辩腾说,著作云起矣。然当时足称“显学” 者,实止三家,曰道,曰儒,曰墨。
道家书据《汉书》《艺文志》所录有《伊尹》、《太公》、《辛甲》等,今皆不传;《鬻子》、《筦子》亦后人作,故存于今者莫先于《老子》。老子名耳,字聃,姓李氏,楚人,盖生于周灵王初 约西历纪元前五七○ 。尝为守藏室之史,见周之衰,遂去,至关,为关令尹喜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也。今书又离为八十一章,亦后人妄分,本文实惟杂述思想,颇无条贯;时亦对字协韵,以便记诵,与秦、汉人所传之黄帝《金人铭》,颛顼《丹书》等 见第一篇 同: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太。乐与饵,过客止;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
老子尝为周室守书,博见文典,又阅世变,所识甚多,班固谓“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清虚以自守,卑弱以自持”者盖以此。然老子之言亦不纯一,戒多言而时有愤辞,尚无为而仍欲治天下。其无为者,以欲“无不为”也。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