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问道:有些温热病患者,出汗后还会发热,脉象急速且混乱,病情并未因出汗而减轻,反而出现胡言乱语、吃不下东西等症状,这是何病?
岐伯回答说:这是阴阳相交之病,属于死症。
黄帝说:我想听听这其中的道理。
岐伯解释说:人体出汗,是依靠食物在胃中消化后产生的精微之气。当这种精气充足时,就能抵抗病邪,使人出汗。现在,病邪和正气在骨肉之间争斗,导致出汗。这虽然表明邪气正在衰退而正气在增强,但如果病人出汗后又立刻发热,那就意味着邪气仍然强盛,而正气已经衰弱。当病人吃不下东西时,精气就无法得到补充,同时病邪的热气又滞留在体内,这就会危及病人的生命。《热论》中也提到,出汗后脉象仍然急速混乱,那么病人的预后通常不好。现在病人的脉象和出汗后的情况都不符合常理,这表明精气已经无法战胜病邪,死亡的征兆已经很明显了。再加上病人胡言乱语,这是神志失常的表现,神志失常也预示着死亡。所以,虽然病人的病情可能会因出汗而暂时缓解,但他们最终还是会死去。
黄帝又问:有的病人全身发热、出汗、感到烦闷,而且烦闷的感觉并不会因为出汗而减轻,这是何病?
岐伯答道:出汗后全身发热,是因为风邪的侵入;烦闷无法缓解,则是因为体内的气向上逆行。这种病叫做风厥。
黄帝说:我想更详细地了解这种病。
岐伯进一步解释说:太阳经是主导人体阳气的经络,也负责保护人体的表面。因此,当风邪侵入人体时,太阳经会首先受到影响。少阴经和太阳经是相互关联的,当太阳经受到病邪的侵袭时,少阴经也会受到影响,导致其气上逆。这就是风厥病的发病机理。
黄帝问:那么如何治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