毋庸讳言,清代中叶以前,湖南人在国史上罕有表现,“碌碌无所轻重于天下”。
融合殷商文化末流、楚蛮文化余绪所形成的楚文化,虽以宏阔奇诡、惊才绝艳著称,但毕竟远离中原而踽踽独行,终归不是主流。更何况在荆楚、湘楚、巴楚这“三楚”之中,荆楚最得楚风,湘楚只算有三分余韵。
自古以来,湖湘一地的锦绣山水与大块文章就两相呼应。正如陆游诗云“不到潇湘岂有诗”,三湘大地上有《九歌》之瑰丽奇幻、《过秦论》之汪洋恣肆、《桃花源记》之诗酒田园、《岳阳楼记》之心系天下苍生,有“诗仙”李白登临岳阳楼留下的“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的风情,有“诗圣”杜甫在离乱的潭州街头偶遇长安故人而发出的“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绝唱,有秦观倾倒众生的“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有黄庭坚客居衡阳时写下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然而尴尬的是,无论“屈贾”“李杜”还是“苏门四学士”,都是潇湘过客。反观历代湖南本土人才之稀,寥若晨星。除了蔡伦、欧阳询、周敦颐、王夫之寥寥几人外,乏善可陈。唐朝好不容易有个名叫刘蜕的湖南人中了进士,被称为“破天荒”。这也是成语“破天荒”的由来,算是湖南对中华成语界的少数贡献之一。
近代以降,湖南却突然登上了历史舞台,群星璀璨,揽天下兴亡之责于一身。
从晚清“无湘不成军”,到“中兴将相,什九湖湘”,再到“一群湖南人,半部近代史”,百年间湖南涌现出来的人才,论质论量,苏、浙、粤三地集合全力差可抗衡。
平定太平天国一役,湘军前后打出总督十四人、巡抚十三位,封侯拜相,风头无两。此后,每一波的社会风潮,总有湖南人挺立潮头,守旧者有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维新者有魏源、郭嵩焘、谭嗣同,革命者有黄兴、蔡锷、宋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