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四合院里的老中医

第八百五十六章 模式(上)

字体:16+-

娄晓娥能想到的问题,李胜利一样可以想的到,这就是他之前说产业布局的原因了。

公家的厂子,许多用考核细则来调整,还是不够的。

合资、兼并,也是必由之路。

这就又要讲到堵路了,娄氏企业的规模本就不大,按照现有的资金投入,十多亿,就是娄氏管理的极限了。

娄氏企业,对李胜利而言,也不是那么的重要,无非就是一个样板而已。

投资的样板,娄氏企业之前做的不错,接下来就要上新的样板了,那就是合资模式。

不管是娄氏企业,还是新怡和,亦或是杜娇阳手里的人员,对于身后新兴的庞大市场,都是一样的杯水车薪。

培养一个好的经济人才,可并不比培养一个中医简单。

十年,只是基础知识的掌握时间,历练的时间还不知凡几呢?

边干边培养,也是他们这一集团的无奈之举。

相对于用外边的人,如今内部培养,对李胜利而言,才是贴合实际的。

不用娄晓娥开口,李胜利这边接着说道:

“人员的困境,不用你说,我也清楚。

这事,做起来不易,但也不是没有解决之道。

与其尽数从港城调派,不如使用现成的人材。

公家的许多厂子,在我看来,多数都是难以为继的。

尤其是跟咱们的产业,或是产业园里的行业有关的厂子。

市场冲击之下,很难有他们的活路。

厂子的产品优劣,厂子的技术高低,于我们而言是无所谓的。

但厂子里的人,对我们而言,就是现时可用的人手了。

还是之前的话,这类轻工产业,我们可以占大股。

工人后续的福利待遇,也参照之前办理就好,公家厂子有的,我们必须要有,公家厂子没有的,外面有的,我们也要有。

至于工人后续的退休保障,也不要参照厂企的来,就按当地公务人员的对应待遇来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