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辛元年,芒种。
每年的秋收之日,整片大地之上,除却北方戎族、鬼方这些蛮夷之外,华夏子民都会举行声势浩大的祭祀典礼。
即是为秋收而贺,也是为先祖与神灵而祭。
自芒种之日起,各家诸侯便开始为秋祭之时筹备自家和朝贡大商的祭祀之礼。
秋祭之位,主位为祖,三皇五帝等上古先贤据首位,然后根据各自先祖顺序设二示、三示、四示(牌位或者说是庙号),传承越久远的氏族与城邦,其规矩与组别越是夸张,所需要的人牲也就越是庞大。
例如大商的王室,每组涉及若干位直系或旁系先王,构成所谓集合庙主,往往根据不同身份、地位和血缘关系,错综复杂的商人更是制定出了数十种祭法。
例如:伐(斩首)、奚(执发斧钺劈头)、卯(自上而下斩成两半)等等等,不一而足。
其次祭祀为神,一般来说,不同的区域会有不同的秋祭之神,但在北疆和大商主要是祭后土娘娘,以及秋神-蓐收。
往年之时,孟尝也曾疑惑,神灵是否推崇人祭他不清楚,但是对于先祖而言,且不论轮回有无,他们真的喜欢这种血淋淋的同族相残的戏码吗?
大胆猜测一下,以前原始社会,粮食不多,战胜方也没有那么多资源去养俘虏,而且还要担心俘虏的反叛,所以用人祭的方式来控制人口,或者震慑敌人。可现在不一样了,一种适用于原始时代的方法被延续到了至今,变成了一种复杂而繁杂的礼法,甚至后人一步步的发明出了各种祭祀的方式。
就如同,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与礼,提倡的是仁者爱人,主张的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随着时间流逝,总会有后人带着其他的目的将一套道德标准,变成了束缚“人与仁”的工具和枷锁。
言归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