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有一位乾清宫的管事大太监,因为偶感风寒,病情十分严重,便跑到东岳庙来上香祈祷。
不久后大太监便痊愈了。
可是他见庙宇十分破败,便自掏腰包将这庙宇修缮了一番。
同年八月,动工修缮,于同年十一月完工,将大殿、后宫、东西配殿廊庑各殿及神像、祭器整饬一新。
后来那位大太监又见庙外居民嘈杂,遂建影壁一座,还在东廊开凿水井,以济行人之渴。
再后来到了万历三年。
这座东岳庙再次兴盛起来,当时的李太后因为笃行道教,又听说这东岳庙十分灵验,便将自己的膏沐钱捐了出来。
李太后带着万历皇帝朱翊钧、朱翊钧的弟弟潞王朱翊镠、公主及诸宫御中贵客捐资重修东岳庙。
还让大太监冯保派人监工。
到了万历四年东岳庙修缮告成,内阁首辅兼太师张居正,亲自撰写了一篇碑文,叫做《敕修东岳庙碑记》。
多年来在皇家天恩的加持之下,这东岳庙自然便盛极一时,将京城周边的大小寺庙都强压了一头。
听到这里,沈烈心中微微一动,脑海中自然浮现出那位三十许人,雍容华贵的美艳皇太后形象。
李太后为什么这么做?
自然不是瞎胡闹。
道教可是国粹,纵观大明一朝,皇家对道教都百般推崇,甚至皇家以身作则,在宫中穿道袍,念道经,在京郊建起了大大小小的道观。
无一例外。
从皇家到内阁都力求将道教发扬光大。
也确实将那些秃驴压制的死死的。
而李太后显然是秉承了祖宗定下的国策,不惜带领少年天子,公主来宣扬这东岳庙的灵验,为道门壮大声势。
这位美艳的太后所作所为,可真是大有深意呀。
沈烈心中这样想着,心中不由得对那位三十许人的李太后生出了深深的敬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