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走进不科学

第六百一十九章 炸药迭代的可能(下)

字体:16+-

“振东,永忠,你们的想法呢?”

观察室内。

听到王原的这番话。

刘振东与于永忠二人彼此对视了一眼,用目光做了个短暂的交流,随后于永忠说道:

“王工,让我来说几句吧。”

王原当即点了点头:

“说吧。”

刘振东和吴永忠算是王原手下的哏哈二将,不过刘振东的工作方向更多在于炸药的实际调试和生产,研发方面于永忠的经验确实要更具丰富一些。

接着于永忠深吸一口气,抬头扫了扫徐云,缓缓开口道:

“王工,我认为韩立同志所说的方案……应该是具备一定可行性的。”

“首先,韩立同志提到的亚硝解液的色谱分离我接触过——我在近物所的时候刚好就是在负责气相色谱检测。”

“虽然气相和液相色谱在技术上区别较大,但二者的核心原理是类似的,所以对于液相色谱多少也算有些了解。”

“据我所知,液相色谱的迎头法和顶替法目前都已经很成熟了,魔都那边的256所还刚刚在海外华人的协助下引进了一台氧化铝填充的分配色谱仪。”

“所以韩立同志说的这一步,我个人认为应该没什么问题。”

色谱检测。

这个一个近现代非常常见的技术,雏形最早可以追溯到公元之前。

大概在公元前500年左右,东西方同时近乎出现了一种检测手段:

布料商人会将一滴含有混合色素的溶液滴在一块布或一片纸上,通过观察溶液展开产生的同心圆环来分析染料与色素。

这种手段的本质,其实就是现代色谱学的基本原理。

接着在1903年。

毛熊植物学家Tswett在华沙自然科学学会生物学会会议上,发表了题为“一种新型吸附现象及其在生化分析上的应用”的论文。

论文提出了应用吸附原理分离植物色素的新方法,这一工作标志着现代色谱学的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