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之后,陈慕武来到爱多亚路上的大北电报局,给爱丁顿拍了封电报。
一个单词一块五分钱的价格,花得他肉疼。
但这钱又不能不花,因为自己的第二篇论文,还是寄给了《哲学杂志》编辑部。
陈慕武并不知道第一篇论文为什么会被拒稿,如果真的是因为编辑歧视中国人,那么第二篇同样也发表不了。
所以无奈,他只能给爱丁顿发这么一封电报,一是感谢他在第一篇论文发表时提供的帮助,二是告知他,自己的第二篇关于相对论的论文已经发往《哲学杂志》编辑部。
陈慕武没敢直接提要求,让爱丁顿再跑一趟编辑部,把论文从《哲学杂志》上撤回,转投给《自然科学会报》。
因为虽然有爱因斯坦在其中牵线搭桥,但毕竟他和爱丁顿不熟,甚至连彼此之间的通讯也才是第一次,爱丁顿又是他陈慕武在物理学上的前辈,贸然使唤一个老前辈跑东跑西,既不合适,也没礼貌。
只能寄希望于爱丁顿能看明白自己电报中的话外音,别让他这几十块大洋白白打了水漂。
爱丁顿从没想到,这个叫陈慕武的远东年青人会给自己发电报。
在他设想的故事里,是自己的好朋友爱因斯坦,在远东讲学时,于报上所描绘的那种贫民窟中发现了一个物理学天才,并无私地对他进行帮助提携。
当然,这个年轻天才也不负众望,第一篇论文就在欧洲美洲的物理学界掀起了血雨腥风。
爱丁顿昨天才看完二月份的《物理学年鉴》,上面许多篇论文都围绕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个问题发起了讨论,其激烈程度可以说是神仙打架。
柏林大学的玻特、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康普顿、……各个有条件的大学实验室,都在上面发表了自己的实验数据和结果,这些结果全都和卡文迪许实验室的一样,和陈慕武在论文中预测的如出一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