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日之后,科举制度的具体方案终于制定完成,赢烈昭告天下,正式推行科举。
消息一出,江夏郡、丹阳郡、豫章郡、庐江郡、九江郡、广陵郡等地的百姓皆为之震动。
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着科举。
“这科举制度真是我平民子弟的福音啊,以往哪有这般出人头地的机会!”一位青衣学子激动地说道。
“是啊,只要努力读书,便有机会入朝为官,光宗耀祖!”旁边的同窗应和道。
这时,另一位学子凑过来忧心忡忡地说:“可别想得太简单,这科举哪是那么容易考的,读书的花费也不少,咱们普通人家能支撑得起吗?”
“再难也得试试,总比没有希望的好。”一位学子坚定地说道,“再说,若能得到一些好心人的资助,或者去书馆帮忙换取读书的机会,也不是完全没可能。”
“唉,只盼着这科举能真正公平公正,莫要被权贵操纵了才好。”又一学子叹气道。
一位老农放下手中的锄头,对身边的儿子说道:“儿啊,咱家虽世代务农,但如今有了科举,你若能考取功名,咱家也能跟着沾光。”
儿子目光坚定:“爹,您放心,我定当刻苦攻读。”
老农接着说道:“儿啊,读书辛苦,爹就算砸锅卖铁也供你。”
儿子感动地说:“爹,您辛苦了,儿子一定争气。”
一家富户中,老爷对家中子弟说道:“科举既开,我等当全力支持你们备考,家族的荣耀或许就靠你们在科举中争得。”
其中一个子弟回道:“父亲放心,孩儿们定当努力,不辜负家族期望。”
老爷又道:“莫要偷懒,平日里请的那些先生可要好好请教。还有,多与其他世家子弟交流,互相切磋学问。”
“是,父亲。”子弟们齐声应道。
一位商人笑道:“这科举一开,人才辈出,咱秦国必将更加繁荣昌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