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土地外,张循对自然环境的微妙变化也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根据工部天文司的深入研究报告,近年来地球的平均温度呈现出持续下降的趋势,这一现象在汉末时期尤为明显。那时,粮食产量连年下滑,民间饥荒频发,社会矛盾因此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黄巾起义的全面爆发。
这一历史事件引起了张循的深刻反思,他开始深入探究地球温度变化的内在规律与深层次原因。他明白,自然环境的变化与社会发展息息相关,只有准确把握这些变化,才能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确保国家的长治久安。
张循在沉思中回想起地球历史上的温度变迁,心中不禁涌起一股疑虑。他思索着,汉末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否正遭遇了一个与明末小冰河期类似的寒冷阶段。这种猜想,源于他对后世历史气候变迁资料的记忆,以及对当前自然环境变化的敏锐洞察。为了揭开这个谜团,他果断地责令工部天文司加强对此领域的研究。
工部天文司的研究团队在张循的敦促下,展开了一系列精心策划和广泛的实地勘测。他们深入北方各地,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气候数据。经过严谨的分析,研究团队惊讶地发现,北方地区确实正在经历一个显著的降温过程,同时,降水量也呈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
这一重大发现为解释北方日益严重的沙漠化现象提供了确凿的科学依据。随着降水量的持续减少,植被的生长环境受到极大限制,许多曾经绿意盎然的绿洲逐渐蜕变成荒芜之地。这也合理地解释了为何历史上西域的诸多繁荣国家会渐渐消失,诸如楼兰这样的神秘古国最终难逃被荒漠吞噬的命运。
面对这一严峻的环境形势,张循展现出了卓越的领导力和远见。他迅速作出战略部署,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他着重强调了北方环境保护的至关重要性,并制定了严格的法规,严禁任何形式的随意破坏植被行为。同时,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环境,他下令,要大力推广种植耐寒且耐旱的树种,以期在接下来几百上千年恶劣寒冷的气候条件下,依然能够保持土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