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南造船厂设计室待了整整一下午的时间,除了听取“江南”号全钢甲巡洋舰的相关情况之外,姚兴华还着重向魏瀚询问了一下,江南造船厂接受民船建造订单的一些情况,以及在民用船只设计方面的所掌握的技术成果。
经过这一下午时间的交谈和接触,让姚兴华对魏瀚在造船领域的能力,极为钦服,确实不失“大清造船第一人”的美誉。可也同样是通过这一下午的时间,让姚兴华再一次深刻体会到人才的匮乏的严重性。
现如今的两江,靠着徐建寅支撑着整个金陵机器制造局,魏瀚支撑起了一个江南造船厂。上海-南京重型工业带的两家支柱型企业,所能依靠的,只有此二人。如果有一天,这二人倒下了,那么金陵机器制造局和江南造船厂该由谁来接替,谁又有能力推动着这两家承载着中华民族工业化希望的大型企业继续前进?放眼整个大清国,姚兴华实在是再也找不出像样的专业技术人才了。
为了上海-南京重型工业带的能够健康稳定的发展下去,也是为了加快两江全面工业化的进程,上海-南京重型工业带的第三个支撑点必须尽快建立起来。
在经过几日的深思熟虑,姚兴华最终决定以位于上海浦东的两江上海科学院为基础,以其科技成果为产品,在周围大量兴办新式工厂。形成以两江上海科学院为中心,涵盖整个浦东地区的在内的,巨型“两江上海科技园区”。
为此,姚兴华专门接见了每一位跨越千三万水,远赴重洋而来的科学家。详细了解他们目前所从事的科研领域,及研究成果,并根据每个人情况的不同,分别与他们签署合作或工作合同。
起先,在姚兴华的内心里,对这些国外来科学家们并不是很看重的。毕竟自己手中那台笔记本电脑所存储的资料,远不是这些生活在一零年的科学家所能比拟的。可是,在经历这次“江南”号全钢甲巡洋舰的整个研制过程后,姚兴华终于清醒的意识到,并不是随便找来一个人,随便的给他一张图纸,他就能给图纸里的东西生产制造出来。因为,就像徐建寅这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在拿到姚兴华提供的武器图纸以后,也还需要花费近半年多的时间,反复试验和论证后,方才能够生产出样品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