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 神兵破楚
《飞刀史评杂论》书友群:66517937(1群)53649265(2群)68995168(3群)83724298(聊天群)
为了您更方便的阅读飞刀史评杂论最新章节,请记住我们的地址: 手机请登录:
战国中后期,齐闵王为人残暴不仁,好大喜功,迷信武力,自恃国力强大,极力对外扩张。据《史记•乐毅列传》记载:“齐闵王强,南败楚相唐?於重丘,西摧三晋於观津,遂与三晋击秦,助赵灭中山,破宋,广地千馀里”。然而,齐国奉行的单边主义策略也激起了众怒,发誓为父报仇的燕昭王见时机成熟,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赵、楚、韩、魏、秦五国,在前284年,对齐国发动了规模宏大的合纵进攻,大破齐军于济水之西。燕军因势突击,下齐七十馀城。齐国都临淄也被攻破,齐闵王死于乱中。后来,壮士田单虽经数年努力光复齐国,但经此一劫,齐国已经名存实亡,再无力与秦国抗衡。
随着列国形势的变幻,前279年,秦昭王与赵惠文王在渑池举行会盟。期间蔺相如处事得体,护佑赵主,并多次窘困秦王,最终促成盟约,此举为其博得了极高的声望。其实,蔺相如的成功不仅依靠其出色外交能力,而且也是历史必然、大势所趋。“渑池会盟”实质上是秦赵两国在齐国复国这一特定历史背景下进行的一次“战略妥协”,秦赵两国实力相近,秦国略占优势,如若相互兼并,必然实力大损,也将给与齐、楚这两个昔日强国复兴的机会,这正是秦、赵两国都不愿意看到的。正是基于共同的利益,此时秦赵两国均有达成默契的愿望,暂时建立彼此相对稳定的战略联盟关系,联手粉碎齐楚的复兴,进而兼并天下。两国最终约定秦国攻击楚国和魏国,赵国侵掠燕国和齐国。
秦昭襄王在与赵国息兵言和、解除后顾之忧之后,召见大良造白起商议伐楚之事。白起,又称公孙起,秦国?人,战国四大名将之首,是中国历史上继孙武、吴起之后最为杰出的军事指挥家,最初因与秦相魏冉相善,受冉举荐,被任为左庶长。昭王十四年,白起采用“避实击虚,各个击破”的策略,大破韩、魏联军于伊阙,斩首二十四万,迁为国尉。次年,升为大良造。商谈间,秦昭王指出楚国地大,东西绵延数千里,士卒过百万,秦军至少也要投入四五十万兵力方能取胜。但白起则认为,楚国虽大,却无需动用大军征讨。从政治上讲,楚顷襄王才能平庸,治国乏术,驭臣无方,致使楚国政治*,民心涣散,守备松弛,内部凝聚力不强。从外交上讲,伊阙之战,韩魏已然折服,齐国被乐毅攻破后虽由田单复国,但已大伤元气,赵惠文王将其精力已放到两败俱伤的齐、燕身上,无暇南顾。此时,战端一开,楚国很难获得外援。从军事上讲,楚国疆域辽阔,若步步为营,即使动用百万大军,也不足以攻占楚国全境,徒费钱粮,一旦部队过于分散,很可能被楚军各个击破。相反,秦国已得巴蜀,占据江汉上游,地理优势明显,水师步军,攻击线路极多。楚国防不胜防,虽有百万之众,却不能守于一处,其势必“无处不备,则无处不寡”。加之,楚地山水纵横,结构松散,不利于大兵团展开,极难形成穿插合围。如今不如选取精锐,利用秦国地处江汉上游的优势,借助水路,顺势突袭,因粮于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取楚都城,则破楚必矣。昭王权衡再三,见白起信心十足,便同意了他的建议,拜其为伐楚主将,择日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