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我们的英勇空降兵立即开赴震区。5月14日11时24分,驻湖北空降兵15名勇士应该是45师的精英们全副武装,分两批先后在茂县海拔4999米的高空成功实施伞降。这是中国空军首次在高原复杂地域,无地面指挥引导、无地面标志、无气象资料条件下,运用伞降方式参加抗震救灾。
据新闻媒体报道,伞降茂县后的7个昼夜里,15名空降兵战士冒着多次余震的危险,风餐lou宿,翻越了4座3000多米高的山峰,徒步220公里,向极其恶劣的野外环境发起生死挑战,先后在7个乡55个村庄侦察灾情,向上级报告重要灾情30多批次,为指挥部指挥部队开进和部署抗震救灾提供了科学的信息依据。在这次行动中,15名战士无一伤亡。
在随后的抢险救灾中,我空降部队一直战斗在最前线,他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救灾抢险一度进展缓慢,在争分抢秒挖掘救人的同时,人们更加地关注到高科技兵器、设备的重要作用。一个人累死累活不休息的效率未必比得上一个专业机械的作业,有勇气,愿意吃苦,愿意玩命、牺牲在这个时候不一定有用的。参加抗震救灾的陆军航空兵直升机部队截止到5月18日,共出动了115架次,向灾区60多个点位空投物资、运送伤员,架起了一条“空中生命线”,成为救灾前线最耀眼的明星之一。
后来,人们在总结救灾抢险的经验教训时,对我国直升机数量严重不足的关注被凸显了出来,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所长金一南教授就是其中有识之士之一。某些专家甚至提出,到2020年中国需要五千架直升机,这种想法并不过份,美俄等大国早就超过了这个数字。
站在纯军事的角度,站在未来高度暨现代化战争的角度,汶川抢险中我空降军的优异表现也许就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了,相反还有许多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认为问题的重点其实还不在于直升机数量的多少,而在于我军的空降作战理念已经落后于世界先进国家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