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朝小官人

第六百三十四章:攻心

字体:16+-

第六百三十四章 攻心

这个时代的人,目光总有局限,不过关东人和关西人的眼光又更加不同。

某种程度来说,一个人的见闻,和他的活动范围有关。

在这个出门完全靠腿的时候,绝大多数人的活动半径都不会超过五公里,这就意味着,在方圆十里之内,便是一个人的整个世界,他对这个世界的所有认知,都来源于此。

函谷关里的守军因为徒涉而来,因而见闻要多一些,不过依然还是有限。

至少对于关东人来说,几乎可以用无知来形容。

运河的开建,使得交通变得便利,这就使得关东人活动半径增大,而活动半径的增大,就意味着他们有了更多的见闻。除此之外,就是知识的普及和书籍的普及。

这个世上有一种规律,当你要造一样东西时,这个东西的成本可能就是天价,而假若你是要造一千件同样的东西,反而它的成本却变低了,可是假若你要造十万同样的东西,那么它的价格,可能不及前者的百分之一。

这便是规模效应,规模越大,成本越是低廉。

印刷本质上也是如此,士族们要著书,绝大多数都是手写,写完之后,让人手抄个几十本,要嘛收藏,要嘛送给一些亲友,至于印刷……显然他们没有这样的必要,因为没有需求,毕竟能看懂书的人并不多,也根本没有这个市场,因为读书写字的人局限在了士族和门阀的内部,而士族门阀往往看书都是关起门来,这便是传说中的所谓家学,即便你的书好,我若有需求,大不了请人抄录一份珍藏起来就是。

而对于芸芸众生来说,他们绝大多数人还在为填饱肚子而奔波。既没有这个闲心,也绝不可能有这个财力来购置书册。

可是在关东,需求却出现了,大量读书写字的人出现,而这些人即是后世所谓的中产,一旦有了需求,且需求渐渐旺盛,一本火热的书,往往能印刷数万乃至十万册以上,如此一来。这一个行当就变得有利可图,自然而然有商贾耗费大量的财力兴办起作坊来,招+ding+dian+小+说,.≮.←o< s=";arn:2p 0 2p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