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No?13(1/3)
《吠陀经》:古印度的历史文献,雅利安人的圣书。它包含了当时的各种知识。由婆罗门祭司祭神的颂诗、经文和咒语汇编而成,也是古印度人的思想、伦理、道德和法律的依据,具有最高的权威。共四部,即《梨俱吠陀》、《裟摩吠陀》、《耶柔吠陀》和《阿闼婆吠陀》。其中,《梨俱吠陀》是古印度人对神的赞歌和祷告文;《耶柔吠陀》与《裟摩吠陀》都是婆罗门的祷告文。“吠陀时代”就得名于这部经书。
释迦摩尼创佛教
公元前7世纪,古印度进入列国时期。这时,在古印度大陆北部有16个大国。在这16个大国以外,还有许多共和国。佛祖释迦摩尼的故乡,就在其中的一个共和国,叫迦毗罗卫王国。位置在今尼泊尔境内。
释迦摩尼本名叫乔答摩·悉达多,是一位王子,出生于公元前6世纪。他的父亲是当时的国王,名叫净饭王。饭的原意是乳粥,在当时的古印度,以牛乳煮成的粥是一种非常美味的食物。
悉达多是净饭王的长子,他的母亲摩耶夫人生下悉达多一周后,便辞别了人世。悉达多在姨母和父王的呵护下,长大成人。
悉达多很小便跟随婆罗门学者学习文学、哲学、算学等,知识很广博。从12岁起,悉达多开始练习武术,很快就练成了一个骑马、射箭、击剑并通达兵法的能手。净饭王很喜欢这个儿子,希望他能继承自己的王位。可是,悉达多志不在此,他酷爱思考,世间的许多现象,比如饥渴困乏,在烈日下耕田的农人,口喘汗流拖着犁头耕地的牛,蛇虫鸟兽弱肉强食的情景,辗转呻吟的病人,以及亲朋哭泣送葬的情景,这些都让悉达多陷入沉思。
种姓制度也让悉达多思考。为什么有的人天生就是婆罗门,有的人天生却是首陀罗,而且子子孙孙延续。换句话说,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天生高贵富有,有的人却天生低贱贫苦。悉达多想找到一个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