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世界历史不过如此

第17章 No?16

字体:16+-

第17章 No?16(1/3)

阿育王雕柱:公元前250年,佛教僧人聚集在阿育王的都城,议定佛教的经典,后来把佛教经典镌刻在石柱上。当时,阿育王下令全国树立起30多根石柱,除了镌刻经文外,还镌刻了一些诏令。现在能看到的只有15根石柱,而且风化严重。最著名的有“劳里亚·南丹加尔”石柱,这个石柱高12米,重约50吨,顶端雕有一头石狮,居高临下,雄视一切。它坐落在印度比尔哈邦与尼泊尔交界的地方。狮子在佛教中是帝王的代表,帝王的训谕则称为“狮子吼”。阿育王石柱的上部分基本上是雕刻诸多神兽的形象,有的代表宇宙方位,如西方以公牛代表,东方以大象代表。

神话中的“迷宫”

走过非洲的古埃及,西亚的两河流域,南亚的古印度,我们进入新的一站——欧洲的古希腊。

古希腊的地理范围,只比现代的希腊共和国所辖面积稍大一点。在这个很小的地盘中,上演的历史却相当丰富。它分为五大阶段:爱琴文明、荷马时代、奴隶制城邦形成时期、古典时代和亚历山大帝国时代。

爱琴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源头,由“克里特文明”和“迈锡尼文明”两部分构成。克里特,实际上是一个岛,位于爱琴海的南部。

此岛土地肥沃、气候温和,是发展畜牧业和农业的好地方。如果把古希腊比做一个住宅区,克里特就是一个上佳的楼盘,它邻近埃及和西亚等地区,这些地方是古代最早文明的发源地,近朱者赤,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方面,克里特一度处于欧洲最先进的地位。

克里特文明发源很早。公元前6000年左右,克里特就有人类居住。到了公元前3000年,从小亚细亚来了一些移民,在此定居。400年后,克里特人开始使用青铜器。生产力提高,产品有了剩余,贫富分化,奴隶制取代原始公社制,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并不特别,特别的是克里特的宫廷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