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说微历史:细节中的中国史

为何不早问

字体:16+-

为何不早问(1/3)

微-宋英宗时有一个丞相姓张,因为仰慕“草圣”张芝(东汉时人)的书法,不仅自称是张芝的后裔,而且凡写字都龙飞凤舞,模仿草书而又不按草体书法的规矩去写,常是笔随心意,顺手涂抹。一天,他忽然想得两句诗,认为这是天来神助的佳句,马上挥笔洒落纸上,写后,他玩赏了一会儿,就叫侄子替他抄录到簿记上。他的侄子把龙蛇狂舞的字幅拿到自己的屋内,拿起小楷笔,一字一字抄成工整的楷书,然而有几个字怎么也辨认不出来,只好又拿起条幅向张丞相去请教。张丞相拿过纸幅仔细看了半天,也说不出来那究竟是什么字了。他不由得大骂侄儿:“你为什么不早问,非等我忘了以后才来问!要知道这是天神灵妙,稍纵即逝,叫我怎么再说得出来?”

王安石写诗驳杜牧

微-晚唐诗人杜牧曾写了一首怀古诗《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杜牧诗的前两句是对项羽追随者的安慰,让他们忍耻发奋,后两句是对他们的激励。其主旨是说楚尚有卷土重来的可能。王安石看到这首诗后,不赞成杜牧的观点,便从一个政治家的角度,据理写诗驳辩了杜牧。他在诗中针锋相对地指出:“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王安石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他明确地指出了历史的车轮不会倒转的道理。项羽的失败是他一意孤行、人心向背的结果,江东子弟是不会再为他们卖命的。由于历史的局限,王安石虽不能充分认识历史的复杂性,但他的这一观点也是应该肯定的,从实践上和理论上驳倒了杜牧。

弄假成真当和尚

微-《江西饶州府志》记载了有关佛印的趣闻:佛印本姓谢,名端卿。他喜欢读书,学识渊博,通晓古今,与苏轼是亲密朋友,经常在一起饮酒赋诗。据说有一年的夏季,久旱不雨,千里禾苗枯萎,老百姓心忧如焚。皇帝宋神宗知道了这一情况后,便下了一道诏令,让苏轼求神拜佛,祈降雨露。当时,谢端卿知道了此事,忽然产生了“以瞻驾龙颜”的念头,于是便把跟着苏轼到大相国寺求神降雨的想法告诉了苏轼。苏轼答应了他的要求。祈雨那天,苏轼让谢端卿打扮成和尚模样,假装侍者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