榴梿入华(1/3)
微-榴梿是东南亚的热带水果,明朝时传入我国。可能是因为郑和的船队将这种水果带来中国,所以人们认为榴梿的命名和郑和有关。据传,明朝三宝太监郑和率船队三下南洋,由于出海时间太长,许多船员都归心似箭。有一天,郑和在岸上发现一堆奇果,他拾得数个同大伙一起品尝,岂料多数船员称赞不已,竟把思家的念头一时淡化了,有人问郑和“这种果叫什么名字”,他随口答道:“流连”。后来,在人们口传中又将流连转成榴梿。
入乡就要随俗
微-明武宗正德十二年(1517年)弗朗机总督阿布奎基再遣使安特洛德使华,率船8艘,满载胡椒,浩浩荡荡行抵屯门,驶入广东省河时,突然鸣放礼炮。广东各级官员被大炮的威力所惊扰,第一反应就是有敌来犯,赶忙跑到港口,见是弗朗机人。随后弗朗机人解释说,鸣礼炮是为了表示礼貌,可是中国的官员不能忍受这种以武力表示的友好,当即大怒,下令让弗朗机的使者在鸿胪寺学礼3个月,才让他们去觐见。
文盲皇帝对使臣
微-明熹宗时,扶余、琉球、暹罗三国派使臣来进贡。扶余进的是紫金芙蓉冠、翡翠金丝裙,琉球进的是温玉椅子、海马、多罗木醒酒松,暹罗献的是五色水晶围屏、三眼镏金乌枪等。邦国的进贡,而且进的是贵重礼物,熹宗原本应隆重接待。在金殿上,尽管使臣递上的是用汉文写的奏章,但熹宗在装模作样看了半晌后,把进贡的奏章当成是交涉什么问题的奏疏,怒气冲冲地将奏章掷于地,说“外邦小国好没道理”,拂袖退朝。三国使臣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其中琉球使臣经多方打听,才知道大明皇帝竟然不识字,使臣们几乎笑掉了大牙。第二天,熹宗弄清状况再次召见使臣,而使臣们已没有往日的恭敬了。从这年起,外邦各国大都停止了进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