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暗逻辑:张鸣说历史背后的细节

政客“小孙”政坛的闪光时刻

字体:16+-

政客“小孙”政坛的闪光时刻(1/3)

民国人物每每成对出现,有老段(段祺瑞)有小段(段芝贵),有老徐(徐世昌)有小徐(徐树铮),除此之外,还有大孙(***)和小孙(孙洪伊)。我们今天讲的“小孙”,就是孙洪伊。

孙洪伊在晚清,是风头很劲的直隶谘议局的议员,向以敢言闻名。晚清最后几年的立宪请愿,他是冲在最前面的,以至于被摄政王载沣驱逐出了京师。民国成立后,他是进步党的要员,第一届国会的众议院议员。跟进步党的党魁梁启超和汤化龙不大一样,他跟袁世凯一直都取不合作态度,总在报章上唱反调。袁世凯死后,民元国会复会,原来的政党散架了,分裂成大大小小的俱乐部。而孙洪伊成了原进步党部分议员组成的“韬园系”的领袖。而“韬园系”又与原国民党议员组成的“客庐”和“丙辰俱乐部”联合,组成“宪政商榷会”,在国会中有很大的影响力。在很多情况下,可以左右国会的议题。

后袁时代,府院之争,即黎元洪和段祺瑞之争,成为北京政坛的主戏。虽然梁启超此时比较倾向段祺瑞,但小孙却站在黎元洪一边。由于小孙的态度和能量,国会总的来说偏向黎元洪的时候要多一点儿。

毕竟,此时的民国属于军绅政权,北洋系的老大是段祺瑞,而北洋系的各个督军看重的都是老段,而非那个空头的总统黎元洪。所以,即使国会站在黎元洪一边,黎元洪的气还是没有段祺瑞粗。好在,两人最初搭班子的时候,老段并不想把事儿做得太过分。内阁的组成,还要听黎元洪的意见,一些不算太紧要的阁员,黎元洪也可以提名,孙洪伊就是这样成了内务部的总长。当年北洋的人,对国民党人是有成见的,但对进步党却有好感,小孙是前进步党人,从感官上,老段也觉得说得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