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就是为了生儿子存在的(1/3)
食色乃人之天性,这一点孔夫子也是认账的。但是,后世的孔门之徒却在泛道德主义的道路上狂奔,一路走到了禁欲主义的泥坑里。这种毛病,在东汉表现得特别明显。
东汉的上流社会,是经学的一统天下。读书人如果不通经的话,基本上举孝廉就没戏了,有权人也不会找你做下属,进入仕途也就没门儿了。所以,读书人不通数经,至少也得通一经。因此,凡是通经之大儒或者高官,门下都挤得满满的。但是,人一多,单单通经,后来也不行了,因为可以通过学习获得的东西,相对来说都比较容易,人都涌上来,想分个高下就有难度。所以,人们就在道德讲求上下功夫,看谁道德水平高,尤其于“孝悌”两字更加在意。说白了,为的就是搏出位。兄弟分家,按规矩是平分,但想要名的那位可以一个大钱不要。著名的孔融让梨,就是在这个背景下问世的。父母亡故,按规矩守孝三年,但有人可以守十年。别人在家就行,他跑到墓道里去搭个草棚子。守孝期间,不许吃荤,不许过**,也都是这种道德讲求的结果。
禁欲主义,首要的目标就是食与色,而主要就是禁色,视**为不洁。三年守孝期间不许碰女人,就是这个原因,似乎碰了,就是对故去老人的亵渎。上流社会的人,吃的差点儿还好说,把女色视为洪水猛兽,可真是要了命。但是,想
要搏出位,诸事得忍。在经学大盛的东汉,不仅嫖妓和出轨成了禁区,连正常夫妻之间的**也有了限制。就有这样的儒生,每次跟妻子过**都要叩门申请:为子嗣计,敦伦一次如何?妻子答应了,方才可以进去敦伦。
在禁欲主义猖獗的时代,为子嗣考虑过**,是一个绝对正大光明的理由。因为孔夫子说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无后是最大的不孝,而要想有后嗣,非得敦伦不可。古人从初民时代就明白,**是生儿子的前提。考虑到古代儿童死亡率比较高,所以,生一个儿子还不够,还得多生,多生就得多敦伦,如果妻子生不了了,还得纳妾,找小老婆。明明过**是有快感的,非得打着为子嗣计的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