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影响世界历史进程的外交事件

§第十一章 朴次茅斯和约——世界帝国主义形成的标志

字体:16+-

第十一章 朴次茅斯和约——世界帝国主义形成的标志(1/3)

20世纪以来,随着高效的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的出现,世界各国的外交沟通日益频繁,缔结了众多条约和协议,国与国之间的结盟和解盟也十分常见。

《朴次茅斯和约》(日本语:日露戦争の讲和条约 假名:ポーツマスじょうやく)是1905年9月5日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朴次茅斯海军基地,日俄双方代表签订的和约,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

(一)外交背景

1、日俄战争的背景

19世纪末,沙皇俄国的领土已经扩张到2280万平方公里,占世界陆地面积17%。据1904年人口调查,总人口约为亿人。 19世纪后期,各列强最后瓜分世界的斗争加剧了。在这种情况下,沙皇俄国为了打破孤立,乃利用德法矛盾,转而加强与法国的关系,但同时,它并没有放弃缓和与德、奥的矛盾的一切机会。1897年,俄奥达成维持巴尔干现状的协定。后来又多次同奥匈签订关于巴尔干问题的其他协定。1895年,俄国通过划定与阿富汗的边界线,暂时缓和了英俄在这一地区的冲突。总之,这个时期对俄国来说,欧洲处于相对平静之中。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俄国把注意力转向了远东。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各个帝国主义国家疯狂地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对已经瓜分完毕的世界进行重新分割。中国是各列强掠夺的主要对象之一。在此期间,沙皇俄国对中国的侵略又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特别是在东北方向,俄国妄图并吞我整个东北地区,并且在沿海寻觅常年不冻港。尼古拉二世公然声称:“俄国无疑必须领有终年通行无阻的港口,此一港口应在大陆上(朝鲜东南部),并且必须与我们以前领有的地带相连。”

俄国侵占中国领土的主要手段之一,是修筑西伯利亚大铁路。这条具有战略意义的铁路是90年代初期经亚历山大三世批准修筑的,并派皇太子(即尼古拉二世)到海参崴主持开工典礼(1891年)。俄国财政大臣谢尔盖.维特说:这条铁路修成后,将使“俄国能在任何时间内在最短的路上把自己的军事力量运至海参崴并集中于满洲、黄海海岸及离中国首都的近距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