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大翻盘——历史名臣最关键的人生变化

第十八章 乱世奸雄之曹操

字体:16+-

第十八章 乱世奸雄之曹操(1/3)

《三国演义》中曹操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是一位具有出色才华和鲜明个性的枭雄人物,集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于一身,其雄才大略、风度气襟、治国之道、用兵之神无不给人留下栩栩如生的形象。其能被人称为“奸雄”,自是有其英雄的一面。很多人都给予了他极高的评价:陈寿的《三国志》称其为“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写词赞道: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鲁迅也说:曹操至少是一个英雄。

刺杀不成,落难而逃

常言道:英雄也有屈辱时。人生之初,创业之始,无权无势,步履维艰。此时,须有一腔闯天下的热血,又要增强本领,苦练基本功。然后敛翼待时,厚积薄发。曹操的“弱势不可强争”,“弱时退让,后发制人”,正是这个道理。

东汉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斗争不断地加剧,长期以来外戚与宦官两个集团交替执政、互相火并的局面至此结束,东汉王朝也在这种火并中,而名存实亡。

就在这乱世之初,董卓成了一时的历史主角。董卓早年为汉将,在西方平定少数民族叛乱,后来又参加讨伐黄巾起义,数次兵败,却依然升为前将军,掌管重兵。董卓拥兵自重,驻兵于河东,不肯接受朝廷的征召而放弃兵权,正逢京都大乱,何进被杀,董卓趁机进京,控制了中央政权。之后董卓废汉少帝,立汉献帝,关东诸侯联盟讨伐董卓,董卓放弃洛阳,移都长安。董卓生性残虐,当权后横征暴敛,激起了民愤。

在董卓进京之初,曹操或许就知道董卓当初拒绝进行征召,积极发展个人势力,是因其阴怀野心,因此他反对召外将,特别是召董卓进京,是有着阻遏董卓野心、维护政局稳定的考虑的。董卓来到洛阳后的所作所为,曹操更是耳闻目睹,并抱有自己的想法。曹操本来也是董卓拉拢的对象,董卓上表朝廷荐举他为骁骑校尉,并想把他引为心腹,共同商议大事。但董卓的所作所为不得人心,曹操料定董卓虽然得势一时,但必然很快归于失败,因此不肯同董卓同流合污,于是毅然改名换姓,逃出洛阳,走上了同董卓公开决裂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