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聪明多大略”的司马懿(1/3)
有句话叫“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智者”。处世不大度,任事能力不强,不懂进退之道,怎能成功?时运不济时隐忍等待,不断增强自身承担事务的能力;时机成熟时“该出手时就出手”;如此,你才会笑得最开心,最灿烂!历史上的魏、蜀、吴三国时期,是一个生存竞争非常激烈的时代,“智者恃谋而立身,勇者恃力而行道”,能够脱颖而出、名垂青史的,非魏国的司马懿莫属。
身在曹营,受制于人
司马懿,179-251年三国时期魏国权臣。字仲达,河内温县(今河南温县西)人,出身世族。初被辟为曹操丞相府文学椽,后转至丞相主簿。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只有这样才能办成大事。在能屈能伸上,魏国名将司马懿给我们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司马懿出仕时正好30岁。那他之前这么多年是在干什么呢?他就在许昌城中,却一直对曹操避而不见,因为司马懿对曹操的用人导向是认识得很深刻的。当年他出山任职时因不满曹操挟天子而令诸侯的叛臣行径,“知汉运方微,不欲屈节曹氏”,在曹操慕其名想把他收罗到帐下时,他假扮患“风痹”之症作为推辞的理由,并且还以“坚卧不动”的高超演技骗过了曹操派来刺探虚实的人。但骗得了一时,骗不过一世。曹操当了丞相之后,再次敦请司马懿出仕,而且明确地发出了“若复盘桓,便收之”的威胁。这时候的司马懿,自知不足以与权势显赫的曹操相抗衡,只得“惧而就职”。君已无礼于先,臣又怎能忠事于后?显而易见,在这种极其被动的情况下,司马懿虽已加入到曹操阵营之中,却很难马上发挥其过人的抱负与谋略。不过,曹营的“智囊团”中高手如云,初来乍到的司马懿不可能在里面有什么大的作为,司马懿一开始作的是文学掾,也就是做一些抄抄写写的事情,这对于在军事和政治上的天才司马懿来讲,是不是有“专业不对口”的情况呢?但司马懿并没有在乎这些,他在这时是一直“屈”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