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张鸣说历史:重说中国国民性

§“学者”称谓下的冰与火

字体:16+-

§“学者”称谓下的冰与火(1/3)

老早就有人发现,现在的中国学者,即使身为一个学科的大牌教授,在自己从事的专业上,可能是专家,但文化素养却不怎么样。中国文史哲的教授们在跟日本和韩国的同行交往中,发现人家多半能作几首律诗,往来应酬,但是我们的教授却做不到,强撑着作一首,也是张打油的嫡传,难免贻笑大方。

我们现在的文史哲,学科之间壁垒森严,互不通问,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而且严重互相看不起,都觉得对方的学科没有学问,空疏。但对方怎么样,其实自己根本不知道,因为别的学科的书,基本上不看。即使本学科内部,也是画地为牢,铁路警察各管一段。以史学为例,不唯制度史、经济史、思想史各做各的,中国史和世界史之间界限分明,就是中国史本身,做明史的不看清史的书,做清代早期史的不问晚清史,做民国史的如果碰了晚清,也算过界。据说各有各的家法,各有各的规矩,一代一代往下传。谁坏了规矩和家法,大家一起鄙视之。据说,文学研究和哲学界,也是大体差不多的状况,总之是各自把自己圈在一个个的小圈子里,即使进行学术交流,也多在小圈子范围之内,出了这个圈子,就是聋子和傻子。

社会科学各学科之间,也许要稍微好一点儿,但总体上也是画地为牢,关键是互相看不起,每个学科的人都觉得自己的学科伟大,别的学科是垃圾。经济学特别明显,看不起一切学科,不屑于跟所有学科的人交流。即使社会科学中最让人看不起的政治学和社会学,也极度看不起文史哲。

理工科之间的沟通交流现状如何,我不清楚,但文理隔阂的现状,却令人吃惊。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各个大学都在致力于打通文理,原来的理工农医院校,都在大办文科。但在教师层面,文理之间的隔阂,却深不见底。理工科的教授,不仅是看不起,而且鄙视文科教授。一位清华大学的法学教授告诉我,清华工科的教授,每当走过他们的办公楼的时候,都会蔑视地说声:“卖狗皮膏药的。”连法学这种当下的显学都看不起,更何况那些无论如何都没有用的文史哲?原来强大的理工科大学里的文科教授们,大抵有同一种感觉,每每感到被理工科的同事们视为累赘,吃白饭的。很多工科的工程师和教授,至今不明白,学文科的人怎么还能混到饭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