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见卓识的“女流之辈”(1/3)
“女流”者,原意是对妇女的一种统称,并无贬意。但成为成语“女流之辈”后,明显地有了贬义。其要旨无非是指女性“头发长,见识短”,偏于感性而缺乏理性。如清代袁枚在其《祭妹文》文中即提及:“尝谓女流中最少明经义、谙雅故者。”
实在说,此类观念不无道理,尤其是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因男尊女卑,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没有话语权,知识便不够全面;更因缺乏社会经验而地位低下,长期受“三从四德”、“女子无才便是德”等礼教束缚,只能持家而不能预闻政治,加上女性自身心理因素,一般女性的思维与男性相比起来就确实比较单一,狭窄。所以通常被人认为她们考虑问题、处理事情上总是只顾及眼前,而不虑及长远。
但以今视之,此类观念无疑是失之偏颇的,笼而统之将所有女性都视为“头发长,见识短”,更是站不住脚。如今社会上杰出的女科学家、女政治家和女文艺家比比皆是,便是明证。而即使从封建社会来看,不说武则天、萧太后之类极具权谋和政治才干的佼佼者屡见不鲜,即使一般受过些教育,有一定话语权的女流中,也不乏让人刮目相看者。比如历来被视为“化外之地”的蒙古族,便于元代出过一位以贤惠善良、知书达理著称的优秀女性,足令人肃然起敬。
她便是元世祖忽必烈的皇后察必。
这位皇后出自弘吉剌部,是地地道道蒙古大草原哺育的女子。她身为贵族之后,却继承了草原民族勤劳朴实的优点,勤俭为本,谦抑持重。后来她当了皇后,这个优点依然完美地保持了下来。据传,在她所居住的王宫丹墀前,她曾亲手栽种了一株从成吉思汗故地带回的青草,名为“誓俭草”,以此告诫皇室子孙不要忘旧,要保持过去节俭淳朴的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