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历史深处的这些人,那些鬼

最后一封“家书”

字体:16+-

最后一封“家书”(1/3)

郑成功其人其事,谅不须我介绍,他是我国妇孺皆知的“民族英雄”。但他同时又是一位“移孝作忠”的典范,恐怕未必尽人皆知了。

手头恰有一份郑成功生平给他父亲郑芝龙的最后一封“家书”,估计见过的人不多,因此备录于此,看看他在民族和家族危亡之际,是如何看待和处置中国人历来最为看重的“忠孝”二字的——

那是郑成功拒不跟随父亲郑芝龙降清后,屯兵厦门,誓死效忠南明政权,反抗清军时;某天获知,清廷派了两员钦差来劝降,诱以海澄公封爵,郑成功凛然斥拒道:“我只知奉明帝旨,不知有清帝旨”。毅然将来使遣回。但不到一个月后,清廷又派了随父降清的郑成功弟郑渡和三名使臣来到厦门。再次招降。

清廷使臣阿山说:“今日奉皇上圣旨,赐汝福、兴、泉、漳四府之地,皇恩不可谓不重,汝应受诏,薙发投诚。”

郑成功却依然掷地有声道:“这四府本是大明土地,何劳尔国赏赐?尔国旧封,只建州一区,如今踞我中原,太属无理,成功愧不能为明恢复,还想要我薙发投敌?海不枯,石不烂,成功决不降清!”说罢,斥回来使,打道回府。

当夜,郑成功之弟郑渡只身潜入郑成功家中,拿出父亲郑芝龙的手书,恳求哥哥道:“兄若不降清,父命难保了!”

郑成功读罢父亲的亲笔信,却慨然答道:“忠孝不能两全,请你禀报老父,乞求谅我之愚忠。”

郑渡再三劝说无效,只得怏怏离开。第二天,当他被清使挟裹而回时,收到郑成功派人送来的他给父亲的复信。内容如下:

儿以

孤身僻居海隅,尝欲效(陆)秀夫之节,修(申)包胥之忠,藉报故国,聊达素志。不意清廷海澄公之命,突然而至,儿不得已按兵示信,继而四府之命又至,儿又不得已按兵示信;谈席未终,来使乃哓哓以薙发为请。嗟嗟!今中国土地数万里,亦已沦陷,人民数万万,亦已效顺,官吏亦已受命,衣冠礼乐,制度文物,亦已更易,所仅留为残明故迹者,儿头上数根发耳。今而去之,一旦形绝身死,其何以见先帝于地下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