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孝孺之死(1/3)
在中国,自明初方孝孺被诛十族以后,再也没有一个知识分子以死报君了。
从此以后的中国人,为主义赴死者,有;为真理牺牲者,有;为情人割腕切脉者,有;甚至,为赌一个什么东道以生命下注者,有,但是,在最高层面的权力斗争中,像方孝孺这样傻不唧唧地去为一个背时的皇帝献出老命者,是不会有了。不是士不肯为知己者死,从此狡猾,也不是以死来一报知己的价值观,从此绝迹,而是在统治者无休无止的夺权游戏中,为失败者殉葬的愚蠢行为,已为智者所不取。
皇帝死了还会有皇帝,而脑袋掉了却不会再长出一个来。随后的士大夫,渐渐地聪明起来。陪你玩,可以;陪你死,则决不干了。为争权夺位的统治者火中取栗,犯不着,弄不好会烫伤自家的爪子,而最后坐在龙椅上剥吃糖炒栗子的那位,未必会赐你几粒尝尝。于是,做出慷慨激昂者,有之;喊出誓死捍卫者,有之。而为了效忠,甘心陪葬,找来一根绳子勒死自己,或者喝下一碗鸩汁毒杀自己,如此这般的傻瓜,就不多见了。
虽然,由明而清的文字狱迫害,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凄风苦雨,如肉俎上,不怎么见好,但命运尽管不济,生命力倒是十分顽强。就像东北地区那种叫做“死不了”的植物,看似一段死气沉沉的枯木朽枝,只要稍沾一点水,就会透出一线生机,隔不数日,居然青枝绿叶,甚至还能开出一两朵小小的花来。所以,对“士”而言,即或是苟且的活,也要活下来,绝不去壮烈。
最近的例子,莫过于记忆犹新的“文革”了。在狂飚突起,横扫一切的日子里,被批斗,被打倒,被喷气式,被关进牛棚,被踏上千万只脚的知识分子,若是按照古训“士可杀而不可辱”的原则,死一千次都足够足够,但很少有人抱着王国维“义无再辱”的精神去跳昆明湖。北大清华,离颐和园多近,没有一位教授学者权威泰斗,敢步观堂先生后尘的。几乎达到百分之九十九点九的“士”,也就是绝大多数的中国知识分子,可以承认自己死有余辜,罪该万死,可以趴在地上磕头讨饶,祈求恩典,可以千遍万遍地深刻检查,痛哭流涕,就是不可以“宁为玉碎,毋为瓦全”地一死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