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离完蛋还有多远?——读 与元九书 (1/3)
公元815年(唐元和十年),对诗人白居易来说,是不太愉快的一年。
三年前,他的母亲陈氏不慎坠井死亡。按封建社会的葬礼制度,父母死,其为官之子,应交卸公差,苫块尽孝。公元814年的冬天,他守丧阙满,由渭南的下邦老家回到长安,重新就职。例该继续他先前所担任过的京兆府户曹参军,充翰林学士等职务。
京兆府的户曹参军,大概相当于首都民政局的书记或局长之流。不过,白居易倒用不着上班,只是一个坐领干饷的差使。因为宪宗李纯对他比较满意,遂额外施恩,使其多得一份外快。这次回京复命,尤其意外的是,竟得到了一份令人羡慕的东宫肥缺。
这样破例的安排,自是源于陛下一直对他的好感了。唐代的帝王,对于出类拔萃的诗人,还是相当高看的。虽然李纯有时很烦作为谏臣的白居易,耿直进言,顶撞冒犯,恨不能扁他一顿。但总觉得这位关中汉子,恪尽厥职,忠忱可嘉。何况诗又写得那样好,具有广泛影响,所以就提拔了他。
这当然是件高兴的事,但究其实情,又让诗人有点沮丧。“月俸百千官二品,朝廷雇我作闲人”,为太子左赞善大夫,固然在名声上好听,收入上实惠。可是,离太子近了,难免离皇帝要远,实际上被排挤出权力圈之外。对有远大抱负、很想为国为民做一点事情的白居易来说,做一个闲人,自然不是十分开心的事情。
估计,李纯本想拔擢他的。但李纯的左右,也就是围在皇帝身边的人,不太想拔擢他。凡统治者身边构成人墙的近臣内侍、亲信宠幸,都非等闲之辈。特别是执政中枢的高官、朱绂紫绶的权贵,深感一位关注政治、关注现实、关注社会的诗人,有太多的机会与帝王直接对话,未必是件好事。为了不让他多嘴多舌,碍手碍脚,便说服李纯,打发他到东宫侍服太子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