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汉以来,可以说是古时知识分子最好的几个可以肆意谈论,抨击时政的时代,丝毫不用担心什么文字狱的发生。
汉朝吸取秦亡经验,不再束缚民众思想,不止士人官僚可以议论,升斗小民也一样可以。秦时私下言论,一旦犯法,等待秦人的便是所谓肉刑,意思就是从砍手斩脚一直到凌迟处死,所以才有后来刘邦的约法三章。
至东汉后,大兴文教,知识分子数量猛增,可以说东汉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教育普及时代,因为东汉的开国皇帝刘秀本人就曾是太学生。
通过历代东汉执政者对教育的大力支持,儒家思想前所未有地深入民心。后世正统儒家学者司马光,就曾经高度赞扬的“自三代既亡,风化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苏轼也曾赞誉曰:“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足可见东汉学风之盛。本初元年颁布的《学而优则仕诏》使得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余人,可以说知识分子极其之多,同时也为东汉灭亡埋下了祸根。
这些知识分子多为世家大族出身,掌控舆论,他们之中多认为皇帝可以不姓刘,但一定要是汉人,王莽篡汉便有此故。
加之他们崇尚迷信,桓帝时白马县令李云更是直接上书“汉室建立已满一周三百六十五年之数,恐怕属土德、崇尚黄色的妖人将要代汉”的大不敬言论,而东汉灭亡时多数士人君子不尊汉室亦由此而来。
他们一直控制外朝与皇帝分庭抗礼,现在伏泉让刘宏用这招,逼朝堂有钱诸公捐钱,可以说是一招妙招。毕竟,他们都希望名垂青史,国家集资赈灾,不捐的话可能毁了一世清名,当然要捐了。
未久,刘宏眼露笑容看着伏完道:“驸马果然乃大儒世家,能教出如此佳儿。”
伏完脸色一喜,顺着皇帝话语回道:“檀奴天资聪慧,此大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