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是有商税的,大明开国之初,经过元末的战乱之后,商业遭到严重的破坏,物质匮乏之极,太祖朱元璋为了恢复商业,宣布对大部分商户免税,征收商税很轻,三十比一的比例征收。
朱元璋出身贫民之家,目光见识所限,根本意识不到商业的重大价值。再加上中原经历了近百年的蒙古人荼毒之后,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为了迅速恢复乃至达到长治久安,朱元璋制定了很多独特的制度,给所有人都按上一个独有而不可改变的身份,把天下人分为军户、民户、匠户、灶户还有其他贱籍。士工农商,在其他朝代商人虽然地位最低,好歹也有籍贯,而在大明却根本没有商籍的存在。
没有商籍,收商税又从何谈起?所以大明大部分时间是不怎么收商税的,顶多在一些江河要道设立钞关,对过往的船只征收过路费。
直到万历年间,才重新征收商税,而商税收入在国库收入中也只占很小比例。
是商业不发达吗?非也,大明商业发达的很,从每年来往大明沿海的数以百计的海船便能够知晓。在江南家财百万的豪富之家数以百计,这些人的钱财从哪里来的?靠种田肯定不行,便是开设工坊从事贸易而来。
每年无数的丝绸茶叶瓷器以及其他各种货物通过海路走出国门,运往倭国马尼拉以及南洋诸岛。每年数以十计的海船远涉重洋绕过好望角到达欧洲。
而大明内部的商贸往来也非常频繁,松江的棉布行销全国,苏州的丝绸在北方大受欢迎,更不用说和口外蒙古人女真人做生意的山西商人了,每年都要把大量的货物运到长城以外。
徽州商帮、山西商帮、广东商帮、福建商帮、苏州商帮、江西商帮,这些都是大明商贸繁荣所催生的按照籍贯组成的商人集团。
大明的贸易是如此的发达,然而朝廷却根本征收不到商税,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便是朱元璋制定的户籍政策。没有商籍,朝廷便没法光明正大的征收商税。没有商籍,但却不是没有商人,而现在的商人大都头上顶着秀才举人的功名,都有着进士高官的背景。所以说,明朝的商人根本就是士绅集团的一分子,没有士绅身份背景的商人,会被吃的渣都不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