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这个天国不太平

第1311章 经济繁荣

字体:16+-

中华帝国的日用品等轻工业,也广泛发展起来了。

帝国立国十一年多以来,朝廷主动发起两个五年计划,而这其中,最为核心的,除了军工工业、采矿冶金和铁路等交通新建之外,民用工业等实业的兴办,成为其中的重点。

朝廷和各地的地方官府纷纷出台兴办实业、鼓励融资投资等措施,奖励和保护工商业,鼓励民间资本兴办实业,进行投资,不断减轻各类税收,加上交通的不断完善发展和民间的富裕、劳力的充沛,提供了工商业发展的良好土壤,整个中华帝国的工商业,特别是民用工业,纷纷进入高速发展的繁荣期。

而且,因为朝廷的土地制度,加上圣肥的使用和领土的增加,大为促进了粮食产量的增长,有了余粮,朝廷又定好了最低和最高粮食价格,每年收购大量的粮食轮换着储备,价格就在那里,这样一来,各地地方官府的乡绅越来越发现囤积土地还远没有投资实业划算。

有了余粮的百姓,经过了数年的减税,少量人手中开始有了余钱。这些拥有余钱的人比例虽然很低,一个村落,也就那么几十户人家或是几户人家,但架不住中华帝国庞大的面积和人口基数,手头上有些钱的百姓绝对数量却是不少。而且,随着发行的圣币这种可以替代银币的纸币流通,修建铁路、在厂矿里做工的民夫工人也越来越多,民间的货币慢慢地积聚得也越来越多了起来。

有了闲钱,而且大多数还不是可以长久保存的银币铜钱,自然内部消费和投资也开始多了起来。而这两样,无一不促进着帝国的工商业发展。更何况,随着帝国的海外地盘和殖民地越来越多,外销一直在进行之中。

推动后世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此刻提前上百年便在这个古老的大地上开始飞奔起来。

没多久,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民间的纺织大王、面粉大王、火柴大王、肥皂大王、酿酒大王、煤饼大王、造纸大王、钟表大王、皮革大王、制糖大王、陶瓷大王、玻璃大王、药品大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