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永历四年

第八十五章 说服

字体:16+-

对于吴三桂的那个所谓借虏平贼,弘光朝能够将其依为国策,除了当时朝中文恬武嬉、江北四镇和楚镇拥兵自重,无力收回失地,但更重要的是,明廷代表的儒家地主阶级的利益,吴三桂借虏平贼,平的厉行拷掠的闯贼李自成,士绅们出于阶级属性也只会大声叫好,甚至清军借此站稳脚跟,也一样有士绅为其辩解。

陈文记得,上学时的课本上曾提及过一位奋起抗清,殉国前怒斥洪承畴的少年英雄夏完淳。其实夏完淳的父亲夏允彝同样是一位抗清义士,而且还是当时江南著名的士人,与陈子龙并称陈夏。

关于吴三桂降清,夏允彝在死前修撰完成的著作《幸存录》中便有提及——“三桂少年,勇冠三军,边帅莫之及。闯寇所以诱致之者甚至,三桂终不从。都城已破,以杀寇自矢。包胥复楚,三桂无愧焉。包胥借秦兵而获存楚社,三桂借东夷而东夷遂吞我中华,岂三桂罪哉!所遭之不幸耳。”这其中为吴三桂辩解之意,惋惜之情,充分的表现在了字里行间。

一位抗清至死的义士尚且如此,其他士人就更多有对吴三桂心存期寄的了。此番吴三桂反正,民间就曾有过要求江浙明军增援的说法,其中多是士人在诗会、酒宴中畅谈国事的段子。

不过,他们却并不敢跑到齐王府“献计”,更别说是如那些老前辈般裹挟民意来逼迫陈文出兵。无利不起早是一点,关键还是在于,不触及到他们的根本利益,这些人根本没有招惹陈文这个杀神的勇气。

陈文控制的最为核心,也是收复最久的地区,无非是南直隶、浙江、江西三省。这些地方原本士绅力量都是极为强大的,否则也诞生不了东林党这样的怪物出来。

奈何,江西累经战乱,早已是残破不堪,士绅力量大损。浙东八府,金衢严处台温的士绅被陈文折腾过了几轮,畏惧最深;而宁绍的士绅则在黄宗羲复起大兰山时就已经被当时陈文碾压八旗军的战况吓坏了,更不敢多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