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这个原因,赵抗计划中的陪都大多不需新建,这便大大降低了投入。要不然以完全新建一座大城的开支,便足以令大宋朝廷连续过上十年以上节衣缩食的日子,如果朝廷不打算增加百姓负担的话。
详谈陪都之前,先要确定首都的位置,要不然就是主次颠倒了。临安虽然经济发达、交通便利、人口众多,但偏在一隅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只适合作为偏安政权的首都,所以迁都势在必行。而北宋的旧都东京汴梁则是更差的选择,当初太祖赵匡胤选择这里作为国都,纯粹是不想劳民伤财,打算将迁都的重任托给后人。结果北宋的士大夫们谁都不愿意担这个责任,结果一直拖到了金人入侵,汴京无险可守的巨大隐患暴露无遗,是靖康之难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今好不容易离开了那里,还要再迁回旧都,那和傻子有什么区别?然而,这样的傻子还真不少,士林中有很多人一直在不停地呼吁“还回旧都”浑然不顾汴京如今已然残破,而且无论从安全因素还是经济因素本来就不适合作为国都的事实,他们更在乎的是这样做的象征意义,反正安全问题与经济问题又不用他们操心……
赵抗当然不会理睬他们的聒噪,在他看来,若要说象征意义,长安才是首选,在安全方面长安也比汴京更具优势。然而,关中地区破败已久,虽然拿下西夏以后关中平原会得到休养生息的机会,但要恢复秦汉(唐代时关中的经济就已经不太行了,闹过多次粮荒)时的繁荣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以赵抗选择了第二候选,那就是洛阳,洛阳的地势在防御上比起长安来更具优势,无论是来自哪个方向的入侵都可以凭险固守。而且,在占据地利的同时,洛阳与外地的交通却很通畅,这是同样易守难攻的巴蜀地区所无法比拟的。同时,建都洛阳可以兼顾中原与关西,对于稳定这些新光复的土地很有帮助。但是,定都洛阳也有不利之处,同样是经济问题。洛阳所处的伊洛平原虽然农业还算可以,但在连年战乱之下也早已大不如前,要想恢复到旧时光景尚需时日,而大宋的国都人口不可能少于百万,那将带来巨大的粮食运输压力。如果是几十年以前,这并不是什么难题,但是黄河改道以后,运河的很多河段都被泥沙淤积,南北漕运受到了很大影响,即使投入大量人财物力,也不是短时间内便能疏通的,而陆路虽然还算通畅,但运费就太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