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防听半天,怎么也没明白,这两件事如何就能让司马家立于不败之地。
倒是一旁的司马朗听出了个中关键。
“这个诸葛亮,非同一般啊,能想到这一层,其才恐不亚于二弟。”
司马懿笑道:“不是不亚于我,我之才学,怕是比不上诸葛亮。”
司马防来回看着两个儿子,心中着实有些恼。
“你们在说什么呢!’
当下,两个儿子就为司马防一起解释起来。
首先,诸葛亮要司马防加入公卿的阵营,代替满宠掌管刑狱,毕竟这事由雒阳令来行之,可谓名正言顺。
如此,就可以通过司马防自己,来保证雒阳不会出现大面积的屠杀事件,这对于司马家而言,既是扬名的好事,同时又是保全自身的手段。
公卿们赢了,那司马家已经在明面上加入了他们的阵营,就顺势而行也不会被为难,若是天子杀回了雒阳,取得了优势,那司马家就可以凭借着这项功绩,而博得天子的谅解。
至于第二件事,让司马懿乘着司马家向雒阳召集死士出城去文聘那里,表面上看是一件危险的事,但实际上根本毫无风险,而且司马氏在这件事上的自主性极高。
首先,纵然是公卿发现司马懿不在雒阳了,司马防也可以解释为雒阳的事情太大,全家都在雒阳城中,万一失败,自己要给司马家留一个种,故而打发司马懿回老家温县,这种解释是完全能够说得通的,而且符合人伦纲常,公卿们也挑不出毛病,甚至还可能会争相效仿。
而司马懿出了城,那选择就自然更多了。
去告知一声文聘,然后遁走,还是那句话,公卿胜利了,跟司马家也没什么关系,继续随大流。
若是天子最终赢了,文聘还可以代陈司马家的功绩,保证司马家的安全。
而且只要是出了城,何时去长安或是干脆不去回温县,都可以凭借司马懿的主观意识来决断,没有人可以操纵他,这有极大的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