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三国模拟器:这个马谡太稳健了

第069章 命中犯箭

字体:16+-

老实说,马谡丝毫没有拿羌兵当炮灰的意思,对建威城摆出势在必得姿态,目的只是让张郃知难而退,让出建威城,而后双方各安现在的疆界,罢兵休战。

此举其实是在效仿刘备十年前夺取汉中时的做法。

那场发生在建安22年(217年)的汉中之战。刘、曹双方足足打了一年零七个月,期间双方互有胜败,反复拉扯。

正是刘备对汉中势在必得的决心,让曹操深刻意识到,如果不放弃汉中,战争就会一直持续下去。

所以,曹操明智的退了一步。

纵观古往今来大多数战争,其结果往往都是由敌对双方最高统帅,在意志碰撞之后所决定的。

谁的意志更坚决,谁就更容易达成战前目的。

当然,这里的最高统帅指的是一国之主,而非战场主将。

如西汉灭匈奴之战,是先有了汉武帝决心反击匈奴的意志,之后才有了彻底打残匈奴的结果。

在这场耗时四十四年的汉匈战争中,将领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汉武帝的意志始终坚决如初。

于是就有了霍去病、卫青、赵破奴、李广、路博德等名将一个接一个涌现出来,闪耀时代。

由此可见,国君的意志在战争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此次诸葛亮北伐,蜀中文武百官大多数都不赞成,他们认为诸葛亮以弱蜀伐强魏是穷兵黩武,是逆天而行。

持有这个观点的还包括后主刘禅。

所以诸葛亮显得举步维艰。

马谡从来都不认为,纸面实力强弱是决定一场战争胜负的关键。

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例子太多,多到不胜枚举,所以蜀弱魏强并不是战争的决定性因素,甚至无关紧要。

如果单单以纸面实力判断一场战争的前景,那么此刻占据北方九州的不应该是曹操,而是袁绍。

曹操能够以弱胜强,蜀汉一样也可以。